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个派系的代言人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个派系的代言人(2/3)

报网络。

    他手段老辣,恩威并施,很快稳住了因前期离任而有些涣散的谍报司人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西夏纵火案虽然暂时以吴砚卿的“赔偿”告一段落,但周兴礼并未放松对城内各方细作的监控。

    皇甫辉每日跟随周兴礼左右,目睹着这位谍报老手如何从街头巷尾的闲谈、商旅行人的异常的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构建起一张无形的警戒之网。

    少年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复杂而深邃。

    这一日,周兴礼将一份新的密报呈到严星楚案头。

    武朔城卫衙的书房里,烛火摇曳。

    周兴礼垂手肃立,看着严星楚捏着那份刚送来的密报。

    密报内容很简短:谢至安为皇甫辉挑选的二十名军侯系年轻子弟,已自红印城出发,不日将抵武朔城。

    严星楚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谢至安当日离开归宁城时的确提过此事,他也点了头。

    这是谢至安对皇甫辉的拳拳爱护之心,是军侯系对自家小侯爷的重视和托付。作为皇甫辉的义兄,他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

    皇甫辉需要根基,需要真正属于他的人手,这是应有之义。

    但是近段时间来,不仅有关此事的书信到他这里和还有声音传出他的耳中。

    一封来自云台城张全的来信,信中沉稳依旧,却字字斟酌:“大帅明鉴,军侯系子弟入辉少亲卫,份属应当。然二十之数,皆为世袭勋贵子弟(虽多为旁支),其心向军侯,其志在传承,远非寻常军卒可比。骤然引入如此多的军侯子弟,恐使军侯一系,尾大不掉。而征召系兄弟,多起于微末,恐生隔阂。”

    另一封,来自归宁城的邵经,这位出身军侯系的大将,信中的忧虑几乎要溢出纸面:“大帅,谢帅爱重辉少之心,属下感同身受。然二十勋贵子弟入辉少麾下,声势过显。鹰扬军内,征召、科举二系,焉能无虑?军侯系内部,亦非铁板一块。此举恐非助辉少,反为辉少树敌,亦陷军侯系于风口浪尖。望大帅设法,使其融入。”

    最后是科举出身的老将陈权,他是直接面呈,因此措辞更为直接:“大帅,军侯系本为鹰扬军中坚之一,今谢帅此举,遣精锐子弟拱卫辉少,情理之中。然,鹰扬军非军侯一家之军!征召系乃大帅起家根本,科举系亦在奋力融入。此二十人,名为亲卫,实为种子。若其抱团,自成一体,日后军中议事,恐生掣肘,徒增内耗。望大帅慎思,及早平衡。”

    二封信,一人面禀,三个角度,三个派系的代言人。

    张全代表征召系的警惕,担忧根基被动摇。

    邵经则代表了军侯系内部的清醒声音,害怕成为众矢之的,也担忧皇甫辉被捧杀。

    陈权代表科举系的现实考量,忧虑话语权被挤压。

    严星楚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当然明白,以鹰扬军如今的体量和在北境的地位,内部不可能只有一个声音,一个派系。

    这非但不是坏事,某种程度上还是好事。

    征召系(如张全、田进、陈漆、陶玖等)是他起家的班底,忠诚勇猛,但眼界、学识多有局限;科举系(如陈权、及参加过科举的洛天术、面前的周兴礼等)提供治理地方所需的文官骨架和视野;军侯系(皇甫辉、邵经、李章等)则带来了正规军的底蕴、人脉和战术传承。三股力量,如同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他担心的,从来不是派系的存在,而是派系间的内耗倾轧,是那种因门户之见而损耗自身力量的愚蠢行为!就像现在,谢至安派二十个人来保护、辅佐皇甫辉,这本是人之常情,却立刻牵动了三根敏感的神经。

    “不是坏想法,是派系间的天然维度不同……”严星楚低声自语,周兴礼垂目静听。

    张全的担忧,源于他出身微末,深知军侯系那种与生俱来的勋贵烙印和凝聚力,对征召系草根兄弟可能造成的无形压力和心理落差。

    陈权的进言,则源于他科举正途的出身,对勋贵子弟抱团本能的反感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

    邵经的忧虑,则是一个军侯系老人,对自身派系可能因过于高调而招致孤立甚至打压的远见。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没有恶意。

    但这恰恰是派系政治最麻烦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上,为整体的利益(至少是他们认为的整体利益)发声,但合在一起,却可能形成巨大的阻力,甚至制造裂痕。

    严星楚的目光落在密报上那“二十名”的数字上。

    二十人,不多不少。足以形成一个紧密的小团体,随着鹰扬军的壮大却又不足以在军中掀起真正的波澜。

    关键在于,如何安置,如何引导。

    他闭上眼,脑海中迅速闪过皇甫辉的身影。

    少年眼中的倔强和渐渐沉淀的沉稳,那份背负着父亲血脉的责任感。

    皇甫辉不是蠢人,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