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力耕车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力耕车(2/3)

小姐诊治!若城中大夫束手,即刻飞鸽传书归宁城,请洛佑中洛先生务必亲自来武朔城一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洛佑中?王东元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这次瘟疫时,最先提出预防方案的的北境名医,归宁城鹰扬书院的主事!严星楚竟然为了他一个刚刚投效之人的女儿,要动用如此关系,请自己的岳父亲自前来,这份重视,远远超出了王东元的预期!

    “大帅!这……这如何使得?小女之疾,怎敢劳烦洛先生……”王东元是真的慌了。

    “先生不必推辞。”严星楚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令媛之病,因先生流离之苦而起,亦是我鹰扬军未能及早发现先生踪迹之过。若本城大夫不行,有洛先生妙手仁心,定能药到病除。”

    王东元看着严星楚,心中最后一点疑虑和疏离感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感激和归属感。

    这位年轻的大帅,不仅护短,更重情!

    他不再客套,深深一揖:“如此……老朽叩谢大帅大恩!”

    严星楚将他扶起:“先生不必多礼。先生家人安顿好,先生便可安心施展所学了。实不相瞒,我现在心中焦灼如焚,正有无数农事难题,想向先生请教!”

    他拉着王东元重新坐下,眉头紧锁,开始倒苦水:

    “先生也知北境近几年战乱不止,现在瘟疫刚过,百废待兴。最大的难题,便是粮食!缺粮,便人心不稳,一切休谈!”

    “我鹰扬军治下,荒地倒是极多!归宁、平阜、隆济,还有这武朔城外,大片荒地等着开垦。流民也多,这次武朔城外就涌入了二十余万!人是有了,可难啊!”

    “其一,工具奇缺!铁器优先供应军械和水利,农具打造跟不上。最要命的是耕牛不足,十户难有一牛!全靠人力拉犁,效率低下,开荒速度太慢!”

    “其二,种子混杂,产量低下!流民带来的种子五花八门,本地种子也多年未得良种优化。同样的地,收成比江南膏腴之地差得太远!”

    “其三,水利!虽有洛天术洛参议在主持,但工程浩大,非一日之功。许多新垦之地,灌溉困难,靠天吃饭,风险太大!”

    严星楚语速很快,显然这些问题在他心里憋了很久,此刻对着真正的农学大家,一股脑全倒了出来。

    王东元听得极为认真,不时点头,偶尔问上一两个细节。

    但严星楚毕竟不是具体管事的人,很多细节他也答不上来。

    “朱威!朱威来了没有?”严星楚直接朝外喊。

    “来了来了!大帅!”朱威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显然刚从别处赶回。

    他一进来,目光就落在王东元身上,带着无比的激动和一丝惶恐,“王……王先生!真的是您!下官朱威,久仰先生大名!《农学揖要》乃下官案头必备啊!先生竟在武朔城,下官竟未能发现,实在是……实在是失职!”说着就要行礼。

    王东元连忙起身扶住:“朱大人快快请起,折煞老朽了!是老夫自行隐匿,与大人何干?”

    严星楚打断他们的客套:“朱威,王先生不是外人。把你所知的武朔城及周边农事详情,特别是荒地、流民劳力、现存农具耕牛、种子来源和产量、水利难点,还有历年收成情况,详细向先生禀报!”

    “是!属下明白!”朱威精神一振,立刻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将自己掌握的情况,事无巨细地向王东元汇报起来。

    数据详实,问题清晰,可见朱威本职工作做得还算扎实。

    王东元一边听,一边不时打断询问,问的问题往往直指关键。

    朱威也被问得额头冒汗,却更加佩服。

    两人一问一答,严星楚则在一旁凝神静听,偶尔插话补充几句。

    时间在专注的讨论中飞快流逝。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窗棂,卫衙内早已点起了灯烛。

    王东元时而沉思,时而用朱威提供的纸笔快速记录着什么,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皇甫辉早已将王东元的家眷安顿妥当,也请了城中最好的大夫过去。

    他回到衙署,见里面灯火通明,讨论之声不绝,便安静地侍立在严星楚身后,听着那些关于土地、种子、灌溉的学问,感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治理一方,打仗只是其一,让土地长出更多粮食,才是真正的根基!

    直到月上中天,朱威嗓子都有些哑了,王东元才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严星楚道:“大帅,朱大人,情况老朽已大致明了。问题虽多,但并非无解。请容老朽两日时间,梳理一番,再向大帅献上拙见。”

    严星楚虽然心急如焚,但也知道欲速则不达,连忙道:“先生辛苦!两日时间哪里够?先生尽管休息,梳理思路,不必着急。”

    王东元心系女儿,也不推辞,在亲兵引领下,去了后街的安置小院。

    接下来的两天,王东元几乎足不出户。

    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