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造船厂老机关楼前,几辆二代勇士车停在那里,保卫处七八个人零零散散地站在边上,有的抽烟低声交谈,有的双手插在口袋里来回走动驱寒。
他们肩上都挂着81式自动步枪。
天色欲明还暗。
林启明裹着军大衣,轻轻地踏着地面。
距离约定时间只有一分钟的时候,三辆路虎越野车开了过来,在保卫处的车队边上停下。
这种路虎越野车不是英国路虎,而是绵汽厂生产的高端越野车,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
海军造船厂是军事单位,林启明他们保卫处的人是正儿八经的现役军人,所以他们用的车辆都是部队制式的。
像路虎越野车这种动辄三四十万一辆的高端车子,他们是用不起的,部队对车辆配置有严格要求。
“老于,都准备好了吧?”林启明迎上去问。
于峰穿了一条毛呢大衣,看起来相当的精神,他说,“都安排好了,你这边去几个车几个人?”
林启明说,“八个人两台车。”
于峰看了眼停车的位置,有足足五辆二代勇士停在那里,他还以为保卫处要去十几二十人。
“好,出发。”于峰挥了挥手。
众人登车。
负责运送新式消声瓦的运输车队已经在那边列队等候,国安部门三台车九个人,保卫处两台车八个人,组成了护卫队护卫着运输车队开出了造船厂,往火车站方向疾驰而去。
早上6点的海参崴街头非常安静,只有偶尔驶过的清洁车、除雪车的动静。
火车站在海参崴市区北边40公里处,又称火车北站。
海参崴是一个伸出到海里的半岛,左右都是港湾,自然环境很优越。
不过,新火车站和新铁路线正在修建中,当前能用的就是火车北站。不管是旅客还是货物,都在在那里下,然后通过公路转运进入市区。
早上交通畅通,市区到火车北站有高等级公路连接,车队只用了三十多分钟就抵达了火车北站。
驻火车站的军代表早就在那里等候了,车队直接开进了站台。
于峰等人立即对现场进行了控制,拉起了封锁线,派出了岗哨和警戒。
火车站的所有人员全部不允许靠近,包括卸车,也都由造船厂的人自己来进行。
等了三十多分钟后,一列火车缓缓进了站,喷着热气停了下来。造船厂和西南材料研究院的人进行交接,大家都熟门熟路了,动作非常快。
不多时,造船厂的工人开了叉车过来卸货,直接往卡车上装,十三辆重载卡车全部装满。
于峰目测了一下,这些新式消声瓦正好能满足一条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的需求。
他四处巡视着,目光在新式消声瓦的包装箱上扫过,但没有发现更多的信息。
货物全部转到了卡车上之后,于峰正要命令车队出发返回造船厂,驻火车站军代表跑过来,说,“你们再等等,还有一批货也是送造船厂的。”
林启明一愣,说,“已经装满了,也没有车子装了。”
军代表笑道,“小件物品,吉普车就能装。”
于峰说,“那就等等吧,免得再跑一趟。”
这列火车开走了,不多时,又过来一列火车,却是一列客车。
旅客全部放到距离现场一百多米外的站台下车,避开了这里的管制区域。
很快,军代表领着一个人大步走了过来。
他笑道,“于处,林副处,你们把他们带过去就行。”
这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戴了厚厚的眼镜,右手拎着个密码箱,手腕处缠着围巾,遮挡住了手和提把。
于峰敢肯定,这个男子的手腕和提把之间肯定有一副手铐。
“走吧。”于峰点头说。
林启明道,“同志,你跟于处的车,他那车宽敞。”
那男子点了点头,看着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车队出发。
路上,坐在副驾驶上的于峰回头说,“你好,我是海参崴国安局反谍保卫处处长于峰。”
那男子说,“你好,我是709所的,我姓黄。”
“黄工你好。”于峰点头。
黄华一愣,说,“你怎么知道我是工程师?”
于峰笑道,“看着像。”
黄华一笑,没有再搭话。
于峰也没有再找话题。
等车队进了造船厂,于峰问,“黄工,送你去哪?”
黄华说,“总工方一阳院士的办公室,我跟他约好了。”
“好,先去老机关楼,其他人护送车队到船坞。”于峰干脆利落地道。
很快就把黄华送到了老机关楼。
于峰让其他人在楼下等,他亲自把黄华送到了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