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情报分析能力全球最强,一些方面比克格勃还要强悍,这一点,非常难。”
李干缓缓说着。
余则成说,“是,情报的选择,和内鬼获取这份情报的过程,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是啊……”
李干沉思起来。
价值与航母材料同等的技术都在他的脑子里,可是,有时效性的,没有对比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而且,这个时效应当是多久,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抑或是更久。
不用技术情报的话,那就得是非技术情报,比如对日作战方案之类的,军队部署、任务计划等等。
对日作战方案当然重要,也符合“时效性”这个要求,问题在于,这个时效性,中情局也能判断出来。
想了一遍,李干说,“大概只能在技术情报里面挑选了。”
余则成说,“技术情报的余地比较大,且能对应航母材料这一块,我也认为应当从技术情报里选。”
此时,陆近山回来了。
关好门,他说,“这个于峰是个谨慎的人。”
显然,为了消除于峰的怀疑,陆近山费了一些工夫。
余则成说,“他是潜伏特工出身,谨慎是生存守则。”
李干道,“你们做方案吧,我去找熊副谈,必要时,我去见宫老。一定要稳住内鬼。”
“明白,你放心,我和老余这段时间就全力做这件事情。”陆近山说。
他早知道是这样,只要获得李干的支持,事情就一定能够能办成。
离开海参崴后,李干前往京城汇报此事,得到上面的批准之后,他立即赶往天府。
那里已经是全国军事科技研发的第一中心了。
等同航母材料价值或者相差不多、具备时效性的技术资料,着实是不好找。
李干召集了包括宋文忠在内的各领域大拿开会,以了解当前军事技术发展情况的名义。
这么大动作是瞒不住的,索性就往大了搞,要开军事技术发展报告会的消息没有刻意保密。
自然,内鬼也是知道的。
李干以项目管理局局长的身份召开这样的会议属于工作的正常安排。
能上到这个会进行报告的都是国家和军队重点发展的项目,给他们拨款以及进行经费和进度管理的就是拨款委员会项目管理局。
第一天会议上,李干便了解到了三军装备发展的几个项目进展。
陆军方面是新一代主战坦克、步战车、作战支援车、野战防空系统四大金刚。都是面向 21世纪新样式作战场景的新式装备。
海军方面则是航母、大驱、潜艇、舰载机四大主力装备,这也是投入资金最多的四大项目。
空军方面最为成熟,已经形成了体系作战引领装备发展的模式,是一个总体的一揽子项目计划。
左看右看,哪个项目都无法同时满足“价值同等、具备时效性”这个条件。
李干继续深入了解,从二级项目继续往下,比如无人机,这是三军打包式发展,技术领先世界至少十年,不可能丢掉这些领先优势。
计划三天结束的会议延长到了七天,却依然找不到合适的技术资料。
陆近山和余则成已经拟定了行动方案,只等李干提供技术资料。
李干很是头疼。
这天,林小如带着孩子到了天府。
小孩几天没看到爸爸了,小的才满一周岁,除了出生那几天见过李干,就再不知道爸爸长什么样。
大的快三岁了,正是粘人的时候,最需要父爱的时候。
林小如一看这么下去不行,就趁李干在国内,带着小孩过来待几天。
李干白天工作晚上陪小孩玩,算是暂时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这天晚上,他大儿子忽然说,“爸爸,我们国家有太空航母吗?太空航母很厉害的,打外星人的。”
李干笑着解释几句,普及常识,说着说着,他的神情慢慢严肃起来,继而变成若有所思。
忽然,他对大儿子道,“小同志,你立了大功!”
大儿子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李干对林小如说,“我得去加班了,接下来可能脱不开身,孩子交给你了。”
林小如知道李干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当即道,“好,我明天带孩子回南港,你注意保重。”
李干离开住处前往 985厂干办大院,连夜给几个人打了电话,要求他们立即过来报到。
陆近山和余则成连夜坐专机过来。余则成的身份不能曝光,李干先和他们先谈。
李干直截了当地说,“我想造一个新技术。”
“造?”陆近山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