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雪中:开局截胡剑九,徐凤年哭求我别薅 > 第167章 世子再登山门,故地重游心境殊

第167章 世子再登山门,故地重游心境殊(1/2)

    与陈凡那条由北向南,一路收束过往的孤身之旅不同。

    徐凤年的路,是由西向东,一步一步,踏着回忆而来。

    他也到了武当山下。

    同样是一身朴素的劲装,身后,是那柄饮过仙人血的“春雷”。

    他望着眼前这条熟悉的、通往山顶的石阶,恍如隔世。

    上一次,他还是个被天下人追杀,连佩刀都要藏藏掖掖的落魄世子,身边跟着一个缺门牙的老仆。

    而今,他是身负三州气运的北凉王,是天下瞩目的武道大宗师。

    路,还是那条路。

    人,却早已不是那个人。

    他没有犹豫,抬脚,踏上了第一级台阶。

    石阶冰冷,磨损得光滑,带着岁月的印记。

    他的脚步很稳,每一步的间距,都分毫不差,仿佛在用身体,重新丈量这段刻骨铭心的过往。

    山风拂面,松涛阵阵。

    远处,隐约传来道童们晨练时,那略显稚嫩,却又中气十足的呼喝声。

    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可他的心,却再也回不到当年的那份茫然与愤懑。

    取而代dE,是一种沉甸甸的、名为“守护”的重量。

    行至半山腰的解剑石旁,他看到了等候在那里的人。

    为首的,正是武当山的老掌教。

    岁月似乎并未在这位清净无为的老道人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他的道袍洗得发白,眼神,一如既往的温和而睿智。

    在他的身后,是数十名武当弟子,他们整齐地站着,看着拾阶而上的那道身影,眼神中,有好奇,有敬畏,更有发自内心的亲近。

    “恭迎北凉王。”

    老掌教没有行大礼,只是微微稽首,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感慨。

    他看着眼前的徐凤年。

    眉宇间的青涩早已褪尽,取而代之的,是执掌一方的沉凝与威严。那双桃花眸子,不再是勾动人心的风流,而是藏着尸山血海的杀伐与洞察世事的沧桑。

    这,才是真正的北凉王。

    “掌教真人,徐凤年,又来叨扰了。”

    徐凤年同样还礼,语气中,没有半分王爷的架子,只有晚辈对长辈的恭敬。

    两人在解剑石旁,席地而坐。

    清风徐来,云雾缭绕,仿佛将山下的喧嚣,都隔绝在外。

    “还记得当年,你将《大黄庭》送上山时,老道曾说过,武当欠你一份天大的人情。”老掌教抚着长须,目光悠远,“如今看来,是武当,乃至这天下,都欠北凉良多。”

    徐凤年摇了摇头,没有接这个话茬。

    他沉默了片刻,反而问出了一个,让老掌教都有些意外的问题。

    “掌教真人,何为‘道法自然’?”

    老掌教微微一怔,随即,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问的不是经文上的字句,而是在问自己的路。

    一条,充满了杀伐、权谋、责任与牺牲的“王道”,如何能与“自然”二字,沾上边际?

    老掌教没有直接回答。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指了指旁边一块被雨水冲刷出凹坑的青石,又指了指石缝中,顽强生长出来的一株野草。

    “王爷请看。”

    “雨水落下,是自然。它顺势而为,可滴水穿石。”

    “草木生长,亦是自然。它向阳而生,能扎根破石。”

    “它们的‘道’,不是去改变石头,而是遵循自己的本性,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水该流淌,草该生长。至于石头会变成什么样,那是石头自己的事。”

    老掌教的声音,平淡,却如晨钟暮鼓,敲在徐凤年的心头。

    他瞬间,懂了。

    他的“道”,是守护。

    守护北凉,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

    他不必去刻意追求什么清静无为,也不必为满手的血腥而心生滞碍。

    他只需要,去做他该做的事。

    去杀该杀的人,去守该守的城。

    这,就是他的“自然”。

    守护疆土,是为了守护疆土上的人心。守护人心,是为了守护那份可以安然传承下去的香火。

    就像山道上那些正在练剑的小道童。

    他守护的,正是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在这山间,日复一日,练着那套或许永远也用不上的养生剑法的“安宁”。

    想通了这一点,徐凤年只觉得心头那份一直存在的、沉重的枷锁,豁然洞开。

    他整个人的气机,都为之一变。

    那份霸道的刀意,不再是纯粹的锋锐与杀伐,而是多了一层厚重与圆融,如同承载万物的大地。

    他站起身,对着老掌教,深深一拜。

    “徐凤年,受教了。”

    ……

    他没有在解剑石旁过多停留,辞别了老掌教,继续向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