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651章 新防护

第651章 新防护(1/3)

    稻田间的防风记·新防护探索篇

    第一日·大豆与艾草的共生构想

    2022年7月17日的阳光,比台风过后的头一天更暖些。萧凡蹲在试验田东侧的田埂上,指尖捏着一片稻叶——经过台风洗礼,这片涂了涂层的叶子边缘虽有些卷,但叶脉依旧挺拔。他正低头记录“稻苗恢复情况”,身后突然传来萧汀的脚步声,伴随着纸张翻动的“哗啦”声。

    “爸爸!你看这个!”萧汀举着本泛黄的《农业生态学》跑过来,书角被他攥得有些皱,其中一页折了角,上面用铅笔圈着“植物互利共生”几个字。叶澜跟在后面,手里捧着她的“科研观察册”,封面上新贴了片晒干的艾草叶。

    萧凡放下笔记本,接过萧汀手里的书。“汀汀看懂这页了?”他指着“大豆与玉米共生”的案例问。萧汀使劲点头,小手指着试验田的艾草隔离带:“爸爸,大豆能帮别的植物长,那咱们在艾草外面种大豆,是不是既能让艾草长得好,还能帮稻苗驱虫?”

    叶澜凑过来,翻开观察册,指着上面的记录:“我昨天数了,艾草旁边的稻苗,虫洞比别的地方少3个。要是再种大豆,吸引瓢虫来吃虫,虫洞会不会更少?”她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很认真,“瓢虫吃稻飞虱,我在书上见过。”

    萧凡心里一动——这是双孩第一次主动将书本知识和试验田实际结合,比任何科研数据都让他欣慰。他拉着双孩坐在田埂上,画了个简易的示意图:“汀汀的想法很好,但要先算间距。艾草和大豆间隔太近,会抢阳光和养分;太远,大豆吸引的瓢虫又到不了稻苗这边。”

    叶澜立刻拿起笔,在观察册上画格子:“爸爸,咱们昨天量的艾草间距是1米,大豆种在艾草外面50厘米怎么样?这样既不抢养分,瓢虫也能走过来。”萧汀则在旁边补充:“还要算大豆的株距!李老师说过,大豆太密会生病。”

    “那咱们今天就做个小试验。”萧凡站起来,拍了拍双孩的肩膀,“我去镇上买大豆种子,澜澜和汀汀负责把艾草外侧的土地松一松,记得别碰到艾草的根。”叶之澜这时提着水壶过来,笑着说:“我跟你们一起去松土,顺便给艾草浇点水,台风后它们也需要补水。”

    松土地的时候,叶澜特意用小铲子把土块敲碎:“爸爸说过,碎土能让大豆的根更容易扎进去。”萧汀则拿着卷尺,在艾草外侧50厘米处画了条浅沟:“姐姐,咱们沿着这条沟种大豆,这样间距就准了。”叶之澜蹲在旁边,帮他们把杂草捡出来:“种庄稼就像照顾小朋友,得把周围的‘小麻烦’都清掉。”

    下午萧凡带着大豆种子回来时,双孩已经把土地松好了。他教双孩选种子——要挑颗粒饱满、没有虫眼的,“好种子才能长出壮苗。”叶澜负责把种子放进浅沟里,每放两颗就量一下间距:“15厘米,刚好!”萧汀则用手把土盖在种子上,轻轻压实:“要盖薄一点,不然种子钻不出来。”

    夕阳西下时,第一排大豆种子种完了。萧凡坐在田埂上,看着双孩蹲在沟边,小声对着种子说“快点发芽”,突然觉得,这段科研时光,不仅是在培育稻苗,更是在培育两个孩子对科学的热爱。叶之澜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你好久没这么投入做新试验了,以前总说忙,现在跟孩子们一起,倒像找回了当初搞科研的劲头。”

    萧凡接过水,看着试验田:“以前总想着出成果,现在才发现,带着孩子一起探索,比成果本身更有意义。明天咱们再种两排大豆,然后做个‘瓢虫观察表’,让澜澜和汀汀记录。”

    第二日·简易湿度预警装置的诞生

    7月18日清晨,叶澜是被窗外的鸟鸣吵醒的。她揉着眼睛坐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抓过“科研观察册”,跑到窗边——昨天种的大豆种子还没发芽,但艾草苗已经挺直了腰杆,稻苗上的露珠在阳光里闪着光。

    “爸爸!咱们今天做湿度报警器吧!”萧汀比她起得更早,已经拿着旧手机跑到萧凡身边。昨天晚上,叶澜提出用旧手机做预警装置后,萧汀就一直惦记着,连睡觉都抱着他的小工具箱。

    萧凡笑着点头,从屋里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旧手机(已经下载了湿度检测App)、小喇叭、导线、电池、还有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咱们先把手机固定在塑料盒里,这样下雨不会淋湿。”他把塑料盒递给叶澜,“澜澜帮爸爸把手机放进去,注意别碰到充电口。”

    叶之澜小心翼翼地把手机放进塑料盒,萧汀则打开小工具箱,拿出螺丝刀:“爸爸,我来拧螺丝,把盒子盖紧!”他踮着脚,小手攥着螺丝刀,虽然拧得有点慢,但每颗螺丝都拧得很结实。叶之澜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醒他:“左边的螺丝还没拧紧,会进水的。”

    接下来是接导线。萧凡把导线剪成两段,教双孩分辨正负极:“红色的是正极,黑色的是负极,接反了喇叭就不响了。”他握着叶澜的手,把红色导线接在手机的充电口正极,黑色导线接在负极,“澜澜记住,接的时候要轻一点,别把导线弄断。”

    萧汀则负责接小喇叭,他按照萧凡教的方法,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