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整理成清晰的表格。他们还在笔记本的扉页上,画了一片金黄的大豆田,旁边写着“家庭科研第2站:东北大豆田——根瘤涂法+土壤适配+低温抗冻”。
叶之澜看着孩子们整理的笔记,忍不住感慨:“这不仅是我们的科研成果,更是你们成长的记录。下次我们去研究玉米,要不要在机场就开始画玉米根系图?”双孩立刻点头,萧汀已经拿出平板,搜索“玉米根系结构”了:“妈妈,玉米的根系是须根系,和大豆的直根系不一样,涂胶的方法可能也要调整,我们得提前做预研。”叶澜也跟着说:“玉米的茎秆比较粗,可能需要在涂层里加一点增强韧性的材料,防止风吹倒。”
夕阳下,民宿的院子里,一家人围着整理好的科研笔记,讨论着下一次的科研计划。东北的黑土气息还萦绕在鼻尖,大豆田的金黄景象还留在脑海里,而家庭科研的下一站,已经在孩子们的畅想中,悄然开启。这场带着“小研究员”的科研远征,不仅收获了技术成果,更收获了成长与热爱——而这份热爱,将指引着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田野,探索更多农业科技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