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受封唐王(2/2)
刘辩也再次出声,几乎带着恳求的语气希望刘昆接受。
刘昆再次婉拒,表示自己“德薄功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并再次强调:“唯愿效仿古之贤臣,匡君辅国,岂能妄自尊大?”其神情恳切,仿佛真心不愿僭越。
待到第三次,群臣哗啦啦跪倒一片,以头触地,齐声高呼:“天命已归,人心所向!请大将军顺天应人,晋位唐王!”
刘辩也慌忙离座起身,走到御阶边缘,对着刘昆几乎作揖:“大将军若再不允,朕……朕极难安,天下难安!万请大将军以江山社稷为重!”
至此,刘昆方才环视全场,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殷切甚至狂热的面孔,又看向一脸惶恐却又带着期盼的少帝。
他沉吟良久,眉心微蹙,仿佛经过了极其艰难的内心挣扎,最终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这声叹息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无奈与重任在肩的沉重。
他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无比坚定缓缓说道:“陛下再三垂谕,群臣如此盛情……唉,昆,若再坚辞,恐寒忠臣良将之心,负陛下之望,亦有违天意……”
“既然如此,为大局计,昆……只好勉为其难,暂领此爵位。然,大将军府录尚书事之职,仍需如常,以便继续为国讨贼,安抚地方。”
“陛下圣明!唐王圣明!”刘昆话音一落,满朝文武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许多大臣激动得热泪盈眶,武将们则兴奋地以拳击掌,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无比兴奋激动的表情。
一场精心策划、顺应时势的劝进大戏,终于圆满落幕。
刘昆受封“唐王”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长安街头巷尾。
酒肆、坊间,人人奔走相告,继而以长安为中心,驿马流星般向其治下的凉州、幽州、并州、蒙州、司隶、辽州、兖州、徐州、豫州等地飞速扩散。
消息所至,各级官员、士绅豪强、乃至普通百姓,几乎众口一词地盛赞此举为“众望所归”。
在世人看来,刘昆扫灭诸雄、迎回玉玺、平定淮南,其功绩早已远超寻常人臣。
传国玉玺认主、天降异象,这在普通民众和大多数士人心中,是具有极强说服力的“受命”证据。
乱世之中,人们渴望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来结束纷争,带来秩序。
晋封唐王,正是强化刘昆权威,稳定政局的重要一步。
刘昆的宗亲身份,使得这一步在程序上和情感上,相较于异姓称王,更容易被仍心怀汉室的人们所接受。
朝会之后,刘昆虽名义上为唐王,但其“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职权丝毫未变,实际上总揽了一切军政大权。
天下的格局,因刘昆晋位唐王,变得更加清晰。
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