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 第561章 刘辩的野望 一)

第561章 刘辩的野望 一)(1/2)

    良久,大乔率先抬起头,轻启朱唇,尽管眼底深处仍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女儿…愿意听从父亲安排。"

    小乔也抬起头,眼中虽仍有羞涩,却也多了一丝对未知长安的期待和好奇。

    她轻轻点了点头:"女儿…也愿往长安。"

    乔公见状,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心中悬着的那块巨石顿时落了地。

    他转头看向许攸,郑重回复道:"烦请子远先生回禀大将军,老朽感激大将军厚爱,谨遵钧命。不日便打点行装,携小女启程前往长安。"

    许攸心中大喜,拱手道:"乔公深明大义,攸敬佩不已。攸必当如实禀报大将军。请乔公放心,一路行程,车马护卫,攸均已安排妥当,定保乔公与二位姑娘安然抵达长安,绝无半点闪失。"

    消息很快传开,皖县乔家一时风光无两。

    街头巷尾皆在议论,众人皆羡乔公得此佳婿,竟能与如日中天的大将军联姻。

    虽非正室,然对方乃天命大将军,地位尊崇无比,已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殊荣。

    乔公心中亦是感慨万千,既有对女儿远离的不舍与未来命运的期许,亦有在乱世中家族得以保全并获得倚仗的庆幸。

    同时,他也暗暗佩服许攸的办事手腕,此行可谓给足了乔家面子。

    刘昆安排妥了淮南诸事,接见并安抚了原袁术麾下部分降官降将,稳定了地方秩序后,已是十一月底。

    天气转寒,草木凋零。

    刘昆终于下令,大军班师回朝。

    得胜之师浩浩荡荡,旌旗招展,甲胄鲜明,自寿春出发,经汝南、颍川,一路向西,前往都城长安。

    队伍蜿蜒如长龙,蹄声隆隆,脚步铿锵,彰显着王师的威严与气度。

    所过之处,百姓纷纷涌出道路两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皆欲一睹大将军刘昆之风采。

    许多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期盼着能投入其麾下。

    刘昆端坐于一匹高大神骏、毛色乌黑发亮的战马之上,身姿挺拔如松,气度恢宏磅礴。

    经过传国玉玺的洗礼和实力突破至八重“叠劲”后,他周身似乎自然流转着一股威严而磅礴的气息。

    目光开阖间精光隐现,令人望之心生敬畏与臣服之感,不敢直视。

    那方象征着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被妥善安置在一个紫檀木精制、内衬柔软丝绸的匣中。

    由心腹亲卫层层护卫,寸步不离。

    大军行进虽浩大,然军纪极其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沿途州郡官员无不恭敬出迎,竭力供应粮草物资,不敢有丝毫怠慢。

    时值熹平七年年底,寒风凛冽,天色灰蒙,班师回朝的浩荡大军终于抵达了雄伟壮阔的长安城。

    冰冷的空气中,旌旗猎猎作响,将士们的甲胄和兵刃反射着冬日黯淡的天光,更添几分肃杀与威严。

    都城外的官道两旁,早已净水泼街,黄土垫道。

    以左仆射戏志才、右仆射王允为首的一众留守文武大臣,身着隆重的朝服,率领着庞大的仪仗队伍。

    出城十里,在凛冽寒风中肃立等候多时。

    鸾驾、旌旗、斧钺、金瓜……仪仗之盛,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凯旋。

    当刘昆的大纛出现在地平线上时,等候的人群中出现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王允整理了一下被风吹拂的衣冠,深吸了一口寒气,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

    大军渐近,终于停下。

    王允率先快步上前,深深一揖到底。

    他的声音因激动和寒冷而微微颤抖:“恭迎大将军凯旋!大将军扫平逆贼袁术,匡扶社稷,功盖寰宇!今得天降祥瑞,神器归心,实乃天下苍生之幸,大汉之福也!”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向刘昆。

    亲眼见证过那日天象剧变的他,此刻对刘昆已是心悦诚服,彻底归心。

    “恭迎大将军!大将军万年!”身后百官齐声高呼,震得枝头的积雪簌簌落下。

    他们的目光炽热,刘昆在淮南得传国玉玺认主、天显异象的消息早已以各种途径传遍长安。

    此刻无人再怀疑其乃天命所归,看向他的眼神已近乎仰望神明。

    刘昆翻身下马,动作矫健沉稳。

    他几步上前,亲手扶起王允,目光沉稳地扫过眼前黑压压一片的臣僚。

    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诸公辛苦!赖前方将士用命,后方诸公稳定,天子洪福庇佑,方能平定淮南,诛灭国贼。”

    “此非本侯一人之功,乃我大汉朝廷上下众志成城之果。昆唯有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与众卿共同努力,以期早日海内一统,再现太平盛世!”

    他的话语虽然谦和,然其挺拔的身姿、磅礴的气度以及那自然流转的威严,已然是天下共主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