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阵线摇摇欲坠,箭矢所剩无几,粮草更是捉襟见肘。
将士们面黄肌瘦,在风雪中靠着残破的营垒勉强抵御。
然而,就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大后方的支援到了。
却不是朝廷的正规援军,而是一支支闻讯蜂拥而至的武装商团!
这些商团成员并非普通士兵,他们主要由商人、退伍老兵、僮客,甚至还有寻求机遇的冒险者组成。
他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甲,举着各色旌旗,却带着令人咋舌的庞大物资。
满载粮秣的马车望不到头,一捆捆簇新的箭矢、明晃晃的刀枪、甚至还有成批的铁甲,源源不断地运抵汉军大营。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商团还拥有着近二十万渴望财富的亡命之徒。
得到如此充沛的粮秣、军需辎重和生力军补充,关羽、赵云、程普所部的实力瞬间暴涨,低迷的士气为之一振!
丁零人以为汉军箭矢、粮草将近,更兼大雪纷飞,气候严寒,于是就放松了警惕。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眼前几支看似苟延残喘的军队,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如此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持。
关羽、赵云、程普皆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
汉军出其不意地冒着严寒发动了全面反攻!麻痹大意的丁零人猝不及防。
在汉军养精蓄锐后的猛烈冲击和武装商团从侧翼的疯狂扑杀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令人惊讶的是,武装商团此时爆发出了比正规汉军还要高涨的热情和玩命的劲头!
他们高喊着“取首级、换赏金”、“夺草场、抢牛羊”的口号,甚至不等汉军号令,就自发地、不顾一切地向溃逃的丁零人发起了追击。
他们的战斗方式或许缺乏章法,但极其悍勇。
为了丁零人首级和战利品,往往奋不顾身。
丁零人元气大伤,狼狈不堪地逃回各自部落,企图依靠熟悉的地形和严寒气候喘息。
虽然此时天气异常严寒,气温骤降至零下四十多度。
野外积雪厚达一尺,行军极其困难,但武装商团追杀敌人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他们比汉军更熟悉如何在严酷环境下追踪和生存,好几个商团常常联合起来,采取偷袭、强攻、诈取……
种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战术,不断袭扰丁零部落。
关羽、赵云、程普起初还想约束这些狂热的武装商团,但发现根本约束不住。
这些人并非正规军,不完全受军纪管辖,且追逐利益和战功的欲望极其强烈。
后来,三位将领也干脆由他们去了,毕竟他们极大地削弱了丁零人的力量。
而死的伤的又非汉军士卒,便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除去那些只做专业运输物资的队伍,将近二十万武装商团成员及其雇佣的亡命之徒,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深入丁零人腹地,疯狂地截杀和屠戮丁零人。
这场由民间力量自发进行的扫荡,其残酷和激烈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正规军的作战。
最终,这二十多万人,历经酷寒和厮杀,能活着回来的不到一半,伤亡极其惨重。
但他们的战果却也惊人得可怕——斩获的丁零人首级,竟达到了五十万之多!
这个血淋淋巨大数字,反映了其巨大的杀伤力和对丁零的摧毁性打击。
丁零人彻底胆寒了,他们不敢再集结起来与得到充足军需的正规汉军决战,因为那样的汉军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他们更不敢呆在原来的部落里,那些神出鬼没、比狼还凶狠的武装商团,袭击起来可是连妇孺和婴孩都不放过。
在巨大的恐惧和生存压力下,残存的丁零人不得不做出一个绝望的决定。
冒着零下四五十度的极寒,向北海(贝加尔湖)更北的那片荒无人烟的冰原迁徙。
这场迁徙无异于一场自杀式的逃亡,路途的恶劣超乎想象。
更要命的是,丁零人还要时刻防备大汉那些穷凶极恶的武装商团防不胜防的偷袭。
饥饿、严寒、疾病、恐惧以及无尽的袭杀……导致大量的丁零妇孺和老人不断倒毙在路上,就连精壮男子也倒下了不少。
丁零人老首领惊恐万分地发现,他原本拥有近两百万的族人,经过连番打击和这场死亡迁徙,竟然十不存一!
队伍在怒号的暴风雪中艰难蠕动,人们麻木地前行,每一步都伴随着死亡。
老首领回首望着身后稀稀拉拉、濒临绝望的族人,浑浊的老泪瞬间在脸上冻成了冰珠。
他猛地跪倒在雪地中,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嘶吼:“长生天这是在惩罚我们啊!”
极度的悲愤和绝望中,他将这一切归咎于引来了汉人怒火的刘豹。
若不是刘豹怂恿他们南下劫掠,何至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