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塑强汉 > 第185章 函谷关上(4)

第185章 函谷关上(4)(1/2)

    荀彧叫龙鳞卫拿来舆图,并在城头架好,然后持图杖指着舆图说:

    “这些年来,我征北军团无数次向漠南出击,将鲜卑人击退至漠北。辽阔的漠南之地荒无人烟,于是,朝廷便在漠南扩大了一郡,新建了两郡。

    “扩大的一郡为云中郡。向北延伸了五百里。

    “新建的两郡分别为隶属于幽州的松漠郡,以及隶属于吉州鲜卑山(后世大兴安岭)以西的大泽郡。

    “扩大一郡、新建两郡,皆是为了建立牧场和养殖场,目前尚未迁徙汉人进入,只是简单地设置了管治的郡府。

    “可大量的私家商队却是经常进出这三郡,为牧场送去大量中原物资,同时购买大量的马牛羊及其皮革,运回中原贩卖。

    “甚至有商队在牧场设置了固定的收购点。而商队在收购点留下来的人员,目前已存在与西羌、羌胡、鲜卑、乌桓、扶余女子相好的现象。

    “成公子中毒前提出的‘民族大融合’已初现端倪。”

    在场诸公再次目瞪口呆。

    半晌后,崔烈才满怀疑虑地问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不担心这些异族污我血脉、乱我文明?”

    荀彧笑道:

    “血脉哪有高低贵贱?身体里流淌的,不都是红色的血液吗?

    “至于乱我文明,则更是杞人忧天。如若我传自启夏的中原文明,那么容易被异族所乱,那如何称得上是比异族更高级的文明?

    “周武王起兵灭商,是否野蛮西戎毁灭了我中原文明?

    “非也!尽管商灭,可我中原文明却同化了野蛮西戎,将周之西戎转化为我们的先祖。

    “我大汉已延续四百年,还将不断同化异族,使其融入我中原文明之中。

    “诸公知前汉重臣金日磾吧?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后携母弟降了冠军侯。从一介马夫,直到光禄大夫,最后成为辅政大臣,爵封‘秺侯’,谥号‘敬侯’。

    “这便是我大汉融合其他民族的范例。

    “从永兴元年起,我大汉将逐步成为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王朝。”

    荀彧这话说的斩钉截铁,无比自信。

    举出金日磾的例子,众人皆无话可说。

    毕竟史册所载,金日磾确实是大汉朝堂重臣,不仅为汉武帝所重视,最后竟然被封侯,且成为汉武帝驾崩后的辅政大臣。

    此例说明,只要下功夫,民族大融合是完全可能的。

    “吾赞同民族融合。只是为民族融合,要付出多少代价呢?”杨彪提出一个新观点。

    “吃饭喽!”

    杨彪刚刚问完,一龙鳞卫便吆喝了起来。

    随后,几个龙鳞卫便守着一大桶米饭、各种菜肴以及餐盘,开始准备为大家打饭,旁边还放着一盏盏的百果酿。

    “文先公的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荀彧说道。“吾现只言一句:大汉付出远小于收获。”

    “先用午餐。路上时,请丞相为吾等详细解惑。”杨彪爽朗一笑,带头去取自己的餐盘。

    今天仅仅午餐前的一番对话,以杨彪为首的前朝旧臣,就已经收罗到大量信息,这让杨彪有些雀跃。

    只是,等他冷静下来后,或许会陷入颓丧之中。

    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对他们期望重夺皇权、恢复帝制的目的是不利的。

    初冬的函谷关,古朴而沧桑。

    众人并没有在桌上吃饭,而是把餐盘放到城垛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函谷关四周的风景。

    “诸公,汝等看函谷关四周有何变化?”杨彪问道。

    大家听杨彪如此问,看得认真起来。

    半晌后,崔烈说道:“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依然是据守洛阳的雄关之一,未看出有何变化。”

    “哈哈,威考公是第一次来函谷关吧?”马日磾有些调侃地说道。

    “非也。吾曾奉旨数次来往长安,也曾看过函谷关之景色。”崔烈否认道。

    杨彪淡淡一笑。“景色,景色,有景有色。”

    杨彪身边的杨勋突然说道:“吾知也!”

    杨勋的好友士孙端马上问道:“是何变化?”

    杨勋说道:“远山依旧,近景现绿。”

    众人一时没明白杨勋说的是什么。

    杨勋便解释道:

    “吾自入京以来,无数次往返弘农与京都之间,亦无数次登临函谷关。过去函谷关于初冬,只有远山能看到冬雪覆盖着的树木,而近山只有雪白,却无绿色。

    “如今远山几无变化,依旧能够看到初雪掩映下的树木,然近山却出现了许多小树。待春暖花开之时,函谷四周必然被花红树绿所掩。

    “如若诸公在春天来函谷关,必然能看到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

    “没错。”蔡邕大声赞同。

    “吾去年初春出城去邙山踏青,便已看到京都四周已然不是荒芜景色。入京道路两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