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塑强汉 > 第142章 蔡瑁谈和

第142章 蔡瑁谈和(1/2)

    他自去洞庭湖操练水师,便对襄阳这边的情况不甚了解。

    “唉!”刘表长叹一声。

    一旁的蒯良知刘表有些话不好说出口,便主动开口。

    “上次内阁诏令,其中要求:如若无反叛之心,则必须放护民军进驻。吾等本以为这是朝廷虚言,便回信说要观察两年,看如今内阁是否忠于刘氏汉室。

    “谁知道,前几日,内阁信件与护民军同时到来。信上皆是斥责之言,且护民军扬言,如若不放护民军入城,便视襄阳为反叛,即刻攻城。

    “昨日便是通牒的最后期限。故今日天一放亮,护民军不再喊话,直接以霹雳车攻城。”

    听了蒯良的解释,蔡瑁眉头紧蹙。

    “襄阳城高墙厚,护民军哪怕以霹雳车连放一月投石,城墙仍然坚固。

    “何况,护民军这是背水作战。只需传信随县霍峻,让其封锁汉水西岸,护民军便逃无可逃……”

    说到这儿,蔡瑁看了看在座诸公,有些困惑的问道:“难道护民军已提前攻克了随县?”

    刘磐恨恨地说道:“吾上了护民军的当。护民军本是先围攻随县,霍峻求援,吾便派黄忠率一万援军前往随县。

    “谁知黄忠抵达随县后,便再无音讯。吾派斥候探查,连襄随谷地都进不去。

    “刚刚接到斥候的回报,护民军便已兵抵襄阳城下。”

    刘磐很会说话。

    本来往随县派一万援军是集体的智慧、刘表的决策,如今他却说成是他一人为之,给足了刘表及诸公颜面。

    蒯越接口说道:“德珪有所不知,护民军的霹雳车比我大汉常见霹雳车,高出两三丈,均为钢铁骨架,投石足有磨盘大小。

    “今日护民军只砸了一日投石,东城墙便已出现半尺宽的裂隙,破城便在明日了。”

    蔡瑁、张允二人听后震惊莫名。

    他们两人怎么这么倒霉?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事已至此,诸公该当如何?”蔡瑁无奈地又问了一句。

    习祯苦笑一声。“吾等正与使君商议是否重归朝廷。”

    蔡瑁一下子就听懂了。

    其实蔡氏一族本就是襄阳本地最大的士族,蔡瑁亦是南郡太守,对襄阳太了解了。

    襄阳虽然城高墙厚,可如今护民军的霹雳车太厉害,可以直接把城墙砸得崩塌,城自然就破了。

    襄阳易守难攻不假,可只要护民军堵住东面出路,城内之人便无处可逃。

    如今的襄阳城面临打不过,逃不了的处境,要想不死,便只有归降这一条路了。

    既然归降是唯一的出路,那还商议什么呢?

    蔡瑁当然想得明白,归降的唯一障碍,便是刘表的名声和脸面了。

    之前内阁下达诏令,刘虞也代表皇室宗亲给刘表写信,刘表以为有江南退路,便想与朝廷周旋一二。

    如今,护民军兵临城下,如果刘表此时归降,便是以“反叛”的名义归降的,搞不好会遗臭万年。

    很明显,蒯氏兄弟、习祯、黄祖等人都是赞同归降的。

    想到此处,蔡瑁便开口说道:“吾出城去与护民军商谈一番,无论如何也要给使君争得相应的利益。”

    这话谁都能听懂。

    什么利益?就是不能有辱刘表的名声。

    “可你刚刚回到襄阳,尚未歇息一番。”刘表有些尴尬。

    他们这些人都是在护民军劝降之时,便在城中的。

    如今能出城与护民军商谈归降一事者,非蔡瑁莫属。

    至少蔡瑁事先并没有在襄阳城中。

    如今蔡瑁刚刚回来,就说服了城中诸公,并亲自前往护民军大营,算是给足了护民军和朝廷面子。

    只是蔡瑁刚刚惊慌逃回,转眼又要去与护民军谈和,总觉得有些对不起蔡瑁。

    自然没有人阻止蔡瑁去谈和。

    本来就都想归降,何况蔡瑁还是最合适的人选。

    和谈非常顺利。

    一、刘表是奉内阁之令,主动重归朝廷的;

    二、解散襄阳私军,全部回归农耕;

    三、派出蒯良与蔡瑁二人(也是刘表手下地位最高的两位),渡汉水,至随县,负责劝降随县守军;

    四、刘表返回京都,是否还有官职,由内阁决定。其他荆州刺史府的官吏,包括蒯良、蒯越、黄祖、习祯等人,等待内阁的任命诏令;

    五、蔡瑁、张允由于懂水师、水战,暂时加入杨乐的陆水军,蔡瑁负责江陵造船厂的建设,张允负责西陵造船厂的建设。

    第二天,虽然城上没有打出白旗,可襄阳城门大开,护民军顺利进入襄阳。

    几天后,随县黄忠、霍峻打开随县城门。

    护民军终于把防线推到了大江沿岸。

    这里必须还要说一个小插曲。

    黄忠的家眷被野草从长沙郡救出,顺利地抵达襄阳。

    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