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说的内容,都被五百龙鳞卫嘶吼着传到了山谷之中。
还没等诸葛亮说完,山谷中的将士便已沸反盈天。
干嘛?
他们要投降!
他们要回家!
他们要过上那丰衣足食、人人如龙的日子!
子午关上看到山谷中的乱象,便大声吆喝起来:
“愿意归降者,把兵器摆放好,于子午关前列队!”
很快,谷中叛军便在子午关前列好了队。
山谷中只剩下不到一千世家大族子弟,茫然地朝着谷口方向走去。
他们手里还有刀枪,可他们敢对降兵动手吗?
若敢动手,那四万余人一定会将他们撕成碎片。
谷口前的裴茂,听了诸葛亮这一番长篇大论,神色呆滞,两眼无光。
不止是他一个人。
他身后这些世家大族的代表,哪个不是饱读诗书、博览百家?
尽管诸葛亮只是讲了吃饭、穿衣和读书这三个方面,那在他们心目中也如梦中的神话一般。
若大汉真能在数十年后,或者更长一些,百年后,发展到有如仙境,那他们如今造反的意义何在?
如果说贫民的子弟都能够为官事吏,扶摇直上,那他们凭借着家族的底蕴,如何不能与贫民子弟竞争?
可如今呢,他们个个都是反贼,身后家族自然也变成了叛族。
他们这是做了什么呀?
现在世家大族还有什么能要挟朝廷的呢?
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论武力,护民军的战力天下无敌;
论知识,仅凭普及蒙学,便可逐步取代世家大族。
没见《汉报》上所说,目前青冀两州,乡、庄两级管治,绝大多数已由蒙学出来的人接手了吗?
以此势头,再用不了十年,县府、郡府、刺史府中,便可充满贫贱百姓的子弟。
何况,还有大量的寒门子弟拥护新制。
也正是这些寒门子弟,大量地充填了旧制与新制交替之时的官吏空白。
最可恨的便是,还有很多士族、世家,同样对大汉新制趋之若鹜。
看看,从大汉最高官职丞相开始,到内阁各个成员,哪个不是出自世家大族,或者是皇室宗亲?
以《汉报》上刊载的信息,这些拥护新制的士族,都拿到了刺史、太守之位,至少也是一县之县令。
而原来的三公九卿,除王允一人之外,其他人全部都被剥夺了朝堂的话语权,还美其名曰“有监督之权”……
最重要的,便是还有考成法的约束,有监察署的巡查,各级官吏哪里还敢阳奉阴违,如反对度田令一般反对大汉新制?
用不了几年,大量不喜新制的官吏便会被替代完毕。
论民心,占据人口比例最多的百姓,当然会拥护大汉新制。
毕竟大汉新制能让他们再也不会冻饿而亡,再也不会饥肠辘辘,再也不会受世家大族的盘剥……
论权势,成公子虽然不是皇帝,却是帝师,基本等于完全掌握了皇权。
就凭刘协这十岁出头的小屁孩儿,他懂什么?
现在,代表皇权的是成公子,是内阁。
而且,成公子进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组建内阁,并让原来的三公九卿靠边站。
而京都的其他官吏,包括大汉北方各州郡县的所有官吏,你反抗新制试试?真以为护民军的刀锋不利?
世家大族哪里还有制衡皇权的力量?
想到此处,猛然有人大叫了起来。
“吾等皆是受那裴茂老贼蛊惑,望陛下明鉴!”
“没错,便是裴茂老贼不断蛊惑,说青州成公子挟持了陛下,说新农体系要斩断世家大族的根本,说当今内阁只是成公子的附庸!”
“那裴茂老贼还参与当年‘兖徐犯青州’的谋划。这些年来,他对护民军击败兖徐叛军,一直怀恨在心,念念不忘打败护民军、杀害成公子!”
“吾等身在三辅,又与朝廷无甚联系,便被裴茂老贼骗了。请陛下明鉴呀!”
“吾愿向朝廷献出九成家产和九成田地,以赎本族大罪。请陛下宽恕!”
刘协脸色很不好看,对着身后的龙鳞卫轻声招呼了一声,龙鳞卫出声,才让这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们停止了哀嚎。
“裴茂,吾可认罪?”刘协眼睛盯着裴茂。
这可是刘协此生第一次在如此多人的人面前发威,他的感觉好极了。
裴茂对刘协的问话仿若未闻,脸上都是死灰色,眼中黯淡无光,加之脸上的血汗,看上去如厉鬼一般,恰如一具行尸走肉。
裴茂已经搞不清楚自己起兵,到底是对还是错,是忠汉还是叛汉了。
他更是知道,有护民军为后盾,大汉新制已无可阻挡。
更何况,还有由百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