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733章 中秋赏灯,烟花大观(一)

第733章 中秋赏灯,烟花大观(一)(1/2)

    从乾德元年正月到如今,朝臣、勋贵、京官再到基层吏员,只要在京城当差,就没一个没沾着实惠的。

    俸禄虽没涨,但每月固定的补贴从没断过,不多不少,刚好够添些家用;

    逢着端午、中秋、冬至、元旦、春社这几个节,更是家家都能收到内帑派发的节日礼物——

    中秋是苏式月饼配新采的桂花酒,冬至是整扇的腊肉和上好的粳米,连春社都有绣着五谷图案的锦帛,全是实用又体面的东西。

    有朝臣私下嘀咕,说没了从前南方商人偷偷送的孝敬,家里宴客时少了些珍稀的海味,生活品质似是降了些。

    可细算下来,日子其实比从前好太多:

    从前孝敬看人情、看职位,不是人人都有,且总提着心怕被人揪把柄;

    如今补贴和节礼是明面上的,安稳踏实,连家里的用度都比过去宽裕不少。

    最受益的要数那些廉洁奉公的官吏。从前他们守着死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冬天连炭火都舍不得多烧;

    如今有了补贴和节礼,不仅衣食无忧,乾德皇帝还时常额外赏赐家居用品——

    上次就赏了几户清廉京官一套陶瓷洗浴品,白瓷打底,描着缠枝莲纹,连澡盆边沿都雕着精致的云纹,富丽堂皇得晃眼。

    好些官员捧着这套物件,再看看自家墙皮剥落的老宅,都忍不住自嘲:

    “这好东西摆家里,倒显得咱这破宅子配不上它了。”

    更贴心的是年底的分红。

    不少官吏手里的股田其实没几亩,赚不了太多,但每到年关,那些大股东工坊总会按人头派分红——

    不是什么大钱,却足够添几身新衣裳、给孩子买些笔墨纸砚。

    股东们如今手头闲钱足,也乐意分这点润头出去:

    一来是感念朝廷推行股田制让大家赚了钱,二来也怕分得太苛责,被皇帝看出小家子气,反倒落了不是。

    于是每年腊月,京官们除了领俸禄,还能多拿一份分红,家家户户的年味儿,都比从前浓了几分。

    乾德二年正月,祭祀大典前的大朝会格外热闹,金銮殿里的盘龙柱还沾着昨夜的雪气,乾德皇帝却没先提祭祀的规矩,反倒坐在龙椅上,笑着说起了皇家工坊的进项。

    他指尖叩着御案,声音清亮:

    “去岁一年,皇家工坊给内帑添了近五十万两银子,各位股东家里,想来也该有不少收获吧?”

    这话一出,殿下文武官员们的神色顿时活络起来,有悄悄交换眼神的,也有低头抿笑的。

    周奎站在勋贵队列里,心里头更是暗暗得意——

    他家在工坊里占的份额不小,去年单是分红就拿了十多万两,连带着和他家共持股田的十几个小股东,也跟着分了些银钱。

    虽说他向来爱财,总找些“工坊运维费”“账目核算费”的名目,扣下不少分润,但就算是剩下的那些,也足够让那些小股东过个肥年了。

    他想着,等散了朝,少不得又要听那些人上门道谢,脸上便忍不住多了几分自得。

    可这份得意没持续多久,就被魏德藻的举动泼了盆冷水。

    只见魏德藻从袖中取出一叠账目,上前一步躬身道:

    “陛下,臣已将去岁各家并田官员的股田份额、以及工坊盈利分红,一一

    核算清楚,现当众公布,也好让众臣知晓,免得有账目不清之处。”

    说着,他便拿起账目,从头念了起来。

    每念到一户,殿内的目光就齐刷刷投向那户官员,周奎听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他原以为扣下的分润神不知鬼不觉,这下被当众念出来,自己那点抠门心思全露了底。

    周围官员看他的眼神,有戏谑的,有鄙夷的,让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方才那点得意,早被羞恼冲得一干二净。

    等魏德藻念完账目,官员们私下里掐着指头一算,最后脸色最难看的当属田弘遇和周奎——

    满朝持股的官员里,就他俩给共持官员的分润最少,周奎扣得遮遮掩掩,田弘遇更是直接把零头都抹了,对比旁人或多或少的大方,俩人站在队列里,脊梁骨都像被人戳着,脸面早挂不住了。

    就在这尴尬劲儿快漫到金銮殿顶时,乾德皇帝却乐呵呵开口了,语气里满是“体恤”:

    “你们俩都是皇亲国戚,自家日子宽裕,也该多顾着些合作人嘛。

    不过也无妨,你们少给的那些分润,朕已经从内帑里补过去了——

    些许银钱罢了,可别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

    这话听着和气,落在田弘遇和周奎耳里,却比当众骂他们两句还难受——

    皇帝这明着是补钱,暗着不就是把他俩抠门的事儿摆到明面上,再“贴心”地揭个底儿?

    田弘遇只觉得脸颊发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周奎更是头都快垂到胸口,指尖攥着朝圭,指节都泛了白。

    没等这股难堪劲儿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