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688章 北猎之旅,归途之中(二)

第688章 北猎之旅,归途之中(二)(1/2)

    快应队的战士们在奥廖克明斯克棱堡里转了一圈,摸着厚实的石墙、看着装满粮食的粮仓,越看越满意:

    “这城堡结实又囤货,正好当咱们的补给点!”

    当下拍板抓阄留一百人在这儿——

    嘴上美其名曰“守堡收集资源”,被选中的人却满脸苦相,直呼自己是“倒霉蛋”:

    毕竟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没机会去探“狗国”,还得守着城堡等后续队伍;

    往后指不定还有更多哥萨克城堡要占,“新倒霉蛋”只会多不会少。

    有了第一次取堡的经验,后面拿下雅库茨克、日甘斯克两座棱堡就简单多了。

    拿下第一座城时,他们摸不清里头的人数,足足用了声东击西、烟雾扰敌等六个计谋,才算稳妥;

    如今摸清了底细——

    这类冰原棱堡里压根没多少守军,最多不过五百人,便索性省去了麻烦:

    夜里直接摸进城,用布条裹住刀鞘防声响,把睡梦中的哥萨克人悄无声息地拖出来丢到冰原上,连“仁慈煤”和小火药包都懒得用,省得浪费物资。

    不过在找下一座城堡的事上,队伍里却起了点小分歧。

    原林有德带的那批战士觉得,哥萨克建堡离不开水,肯定爱选河边,顺着勒拿河往下找准没错;

    刘二逄手下的人却觉得没必要这么费劲,拍着大腿说:

    “冰原上到处是雪,白花花一片,哪分得清哪是河哪是地?”

    说着便提议,直接把队伍分成二十队,每队带足干粮和信号弹,撒开膀子往不同方向“莽”,总能撞上新的城堡。

    没成想鄂霍次克棱堡还真没建在河边——

    它孤零零立在庙屯海的北岸,受洋流影响,这里的空气比冰原湿润不少,连风都没那么刺骨;

    更巧的是,棱堡背靠一片山谷,北边的寒流被身后的高原挡住,地面只结了层薄霜,压根看不到冰原的影子,甚至能在墙角看到几株耐寒的野草。

    快应队有两支队伍先找到了这儿,一看这靠海的地势,眼睛都亮了:

    “这地方能搞个沽口!

    以后大明海师往北来,正好在这儿歇脚补给,不用再绕远路!”

    想法是不错,可前提是城堡得姓“明”——

    至于原本守堡的哥萨克人,在他们眼里,自然是该消失的“障碍”,没什么好犹豫的。

    说起来,快应队的思路和方正化完全不一样:

    方正化见了陌生城堡,还会先派人摸底细,琢磨是哪股势力的,等确认是罗斯帝国的哥萨克才动手;

    快应队却简单直接——

    只要城墙上没挂大明的旗帜,不是大明的城堡,里头的人就都是敌人。

    至于对方属于什么势力、是什么族群,他们压根懒得管,要的只是能当补给点的城堡,以及脚下能划进大明疆域的土地,其他的都不重要。

    也难怪快应队的人觉得这仗打得舒坦——

    方正化打仗又费粮草又耗弹药,打下来的城堡直接成废墟,半点战利品见不着;

    他们却反过来,不仅不用额外消耗朝廷物资,还能把哥萨克人的城堡、粮仓里的粮食、马厩里的战马全变成自己的,既占了据点,又捞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更省心的是,他们不用像打内战那样考虑拯救老百姓,不用分心安置流民,只需要盯着城堡和疆域,其他一概不管,反倒打得痛快。

    跟着林有德的那批战士,这会儿更是对这种打法佩服得五体投地:

    原来仗还能这么打?

    不用抓俘虏问势力,不用费劲儿摸守军人数,见了不是大明的城堡,直接摸进去占了就行!

    心里却也忍不住暗骂——

    当初跟着高总领时,要么是练战术要么是守据点,半点压力没有;

    跟着刘二逄能冲锋陷阵,打一场胜一场,还能立赫赫战功;

    偏偏跟着林有德时,在成都府抬了一个月的尸体,天天闻着腐臭味,想想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这会儿在冰原上,所有人都没了怨言——

    比起川蜀那种黏糊糊、闷得人喘不过气的湿热,他们反倒觉得冰原的干冷更舒服:

    至少不用天天被汗水浸着盔甲,不用在雨里蹚泥,连身上的衣服都透着干爽,再也闻不到之前盔甲上那股挥之不去的霉味。

    补给船在马鲁古海域终于找到了卢九德的舰队——

    他带着船在这儿游弋了许久,却始终没找到永乐大陆。

    早先他还以为几内亚岛就是目标,后来才发现那只是座较大的岛屿,《海疆录》上早有标注;

    而真正的永乐大陆,按旨意描述该是倒扣元宝的造型,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等圣旨传到手里,卢九德才意识到事情紧急,当即决定召集附近的舰队,跟着补给舰先回大明。

    至于其他散在各处的舰队,他倒不怎么担心——

    这些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