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客栈,我又把随身带的兵书翻了翻,信心又足了一些,第二天和王朗一道前往贡院,秀才考举人的地方,我没信心参加乡试,没想到有机会到贡院里见识一下,检查入场和县试、府试差不多,核对参考浮漂,光屁股检查有没有夹带,我都习惯了,很多参考的在那抗议,我也懒得看热闹,只顾自己走进考场,这乡试的考场真的大,跟马蜂窝似的小隔间足有好几千间,参考人员只有五六百人,被集中在一个区域,我找到自己的坐位坐下,等了很久入场才完毕,听到号炮声响,才开始发试卷,拿到试卷心里更自信了,整个试卷就分三个部分,填空题、案例分析题、策论题,在这里我才有了学霸的感觉,下笔如有神,很快把填空题做完,案例分析简单在草稿纸上写了一下就抄写上去,主要经历用在策论上,策论题目就是《平辽策》,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建州之患如芒在背,辽东之危若累卵之危,先把策论在稿纸上写好,然后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字和避讳的字,直接抄写在试卷上,在卷首处填好自己的姓名籍贯,就等待交卷,此时还没到午时,看到对面的考生还在抓耳挠腮,心里就特别爽,我越发觉得自己换赛道是对的。
一到可以交卷的时间我就交卷出了考场,在等候我的征北、江大壮、范有本马上迎上来,“师叔考的怎么样,”江大壮和范有本也跟着征北叫师叔了,“文试应该没问题了,”我们在贡院广场上一直等到王朗出来才一起往客栈走,王朗那个神情,一看就是考的相当好,我偏不问他考的怎么样,气死他,路过一家饭馆进去吃了“九转大肠”“糖醋鲤鱼”“把子肉”,吃饱后回客栈休息,准备明天的武试。
第二天都起早先去看榜,服装也换了劲装打扮,大家都骑马出发,到贡院门口看榜,我一眼就看到了上上三个名单里,第二个就是“即墨杨兴旺”,在第二档上的一栏里看到即墨王朗,我跟王朗相互祝贺了一下就接着往下看,在中上这一栏里找到了李化鲸和郜云龙,没有王肖武和刘奉天,上榜的一共二百八十人,文考一关就干掉了八成的人,看过榜我们就打马直奔城外教军场,教军场大门外已经有很多人了,多数是陪考的,看热闹的,也有不少流动商贩,参加考试的都直接查验一下浮漂就进去了,教军场很大,中间靠里的地方有个高台,高台上都搭着凉棚,听说今天德王就在上面坐着,省府高官也来了不少,就是一个也不认识,考场里分几个部分,各个项目同时举行,各个州县都由不同的考官带着,分别在不同场地上同时考试。
我和王朗跟随着一文一武两个考官,我们这队考生有十几个人,被带到骑射的场地,要求是从五百米外骑马到目标靶子那边射完三支箭,再兜回来,中三支箭为上,三支箭都中靶心为上上,两只箭上靶为中,有箭中靶心为中上,低于两只箭上靶就不计成绩了,先出场的两个哥们,骑马都走不稳,结果就是一箭不中,接着王朗上场,这家伙一看上马的动作就很潇洒,马跑的也很稳健,到了近前嗖、嗖、嗖三箭,都上靶了,其中两只箭正中把心,第三支有点偏,打马回来还直摇头,显然不是很满意,接下来轮到我上场,我先向王朗表示祝贺,接过他手里马缰绳,踩櫈上马,打马提速,箭壶里抽出三支箭,弓拉满月,瞄准靶心,计算好提前量,就是瞄准靶子的右侧边缘,嗖,第一支箭出去,我也没敢看结果,接着第二只箭,第二支箭距离就很近了,提前量算的少一些,嗖,接着第三支箭,三支箭射完,就有时间观察一下靶子情况,还好箭都在靶上,这就是我的目标成绩,完美完成,我要求没有王朗那么高,打马跑回出发地,把马交给下一个考生,王朗过来拍拍我的肩膀以示祝贺,我报以一笑,接下来十几个人只有三个人被记了成绩,我们这一组,王朗第一,我和另一个人第二,另外两个得了中等,马匹是中原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的,很难有机会训练骑射,很多人折这这一关也是想象之中。
我们这队第二个项目就是步射,骑射距离靶子的最近距离只有五十米,使用的弓大概八十力,步弓距离就有八十米,使用的弓大概就有一百二十力,在这一关还是王朗成绩最好,三箭都中了靶心,我两箭中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