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忠勇侯 > 第434章 《广渠门誓,山河为证剑为凭》

第434章 《广渠门誓,山河为证剑为凭》(1/2)

    冷风呼呼地吹着,二十四万大军,全都穿着最新发下来的抗寒衣物,握着兵器,站在冷风之中。

    围观的百姓们,双手插在袖子里,缩着脖子,低声交谈。

    十万勇卫营,光家属就不止三十万,今日朝廷特许,在军器局做事的数万家属被安排在距离勇卫营最近的地方直面送行,其余家属则不得靠近。

    列阵的官兵,有的在人群中看见了自己的爹娘,激动之余,也有些动容,然而握着冰冷兵器的手,和站定在冷风中的身子,纹丝不动,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直视前方。

    一些看见自家孩子站在冷风中,即将开赴前线,又是心疼,又有几分骄傲,就这样直视着自家的娃。

    巳时三刻,崇祯身穿金甲,腰悬御剑,带着太子、二王,登上了广渠门,洪承畴也被叫来了,黄得功也前来送行,在场的还有内阁大臣与满朝文武,城楼上都快站不下了。

    与之不同的是朱媺娖,站在较远处的一处城楼,身边站着两个宫女。孩子则留在家中,交下人照料,避免这里人多声音大受到惊吓

    病还没好的李邦华,也前来送行,他倒是想去,但崇祯觉得他年龄大了,打仗又是苦差事,万一再出个意外,那就不好了,因此不允许他去,今日也只是来送行。

    城门口冲出来大批厂卫,围成一个半圈,随时传递皇帝的讲话。

    皇帝一出现,城楼上一面面明黄龙旗就被竖了起来。

    原本还有不少百姓在说话,得知陛下来了,现场立马安静了下来。

    黄义明带头抱拳跪下:“拜见陛下。”剩下的七大总兵,也赶忙跟着半跪在地。

    哗啦啦的身后将士,一排一排的跪下,高呼拜见陛下。

    声音如雷鸣般,响彻天地之间,在空中回荡,气势都在声音中展现了出来。

    崇祯看着下面如此多的大军,心中很是豪气,手一抬:“起。”

    下面的将领们率先站起来,后面将士们跟着前面的将士缓缓站起来,起身时甲胄与地面的碰撞发出叮当的声响。

    今日送行的规格,可谓是本朝自开元以来最高的一次,也是崇祯最具有信心的一次,他看向下面的大军,用威严的声音说道:“将士们,几十年来,沈阳丢了,辽阳丢了,广宁丢了,锦州也跟着丢了,如今只剩下了山海关一道门户了!

    如果此战不能取胜,那么清军的战马就会冲进关来,用他们的马蹄子踏碎这片河山,你们的家人在这里,你你们的儿女在这里,你们的祖先亦是在这里,将士们,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看看那些被清军掳掠去的包衣,什么是包衣,就是给满洲人做奴才,做狗,一辈子认打认骂,永无为人的机会,他们还要让汉人剃发易服,留个难看的猪尾巴辫子,将来即便是死了,我们又有何面目去见祖先!”

    皇帝在这里用“我”,而不是“朕”,是把自己和全体官兵绑在一起。

    皇帝的话被厂卫一字一句传开,扩大声量。

    片刻后,二十四万大军高举武器,高呼要与清军决一死战,决不后退。

    崇祯看着将士们的反应,很是激动,此时他已经有些上头了,脸色涨红,接着开口:“朕不是不知道,皑皑白骨泰山高,朕也不是不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但这一仗不是我大明要打,而是他建奴要打,为了保护我们的亲人,这一战也必须要打下去。”

    原来皇帝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这番话说得又让官兵们热血沸腾,皇帝是知道的,打仗是要死人的。

    “两百多年前,洪武高皇帝驱逐北元,夺回我汉家江山,将异族赶出去,若是百年之后,江山再一次沦落异族之手,那我们这些人又有何面目再去见汉人先祖,又有何面目再苟活下去!”崇祯噌的一声,抽出腰间御剑,以剑指天,“必胜!”

    “仓、仓、仓”拔刀、抽剑的声音,响彻整个广渠门。“必胜、必胜、必胜!”

    必胜之声,直冲天际,看得围观的百姓们热血沸腾,起初只有少数人跟着喊,后面在场百姓也举着手攥紧拳头,跟着高呼必胜。

    军民高呼了半晌才停了下来。

    “大明关外,可谓是一步一血,一丈一骨堆,那里埋葬了无数的军民,几十年来死在鞑子手里的汉家军民何止百万,朕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血债血偿。”军民再次高呼起来,势必要让鞑子血债血偿。

    崇祯看着如此热血的场景,都恨不得亲自指挥这场仗,随军出关杀鞑子,但京师离不开他,只能作罢,目光看向首辅:“念吧。”

    范景文见皇帝“表演”完了,这才从袖子里拿出拟好的征讨诏书,当着全军的面念了一遍,黄义明加神策上将军,挂征辽大将军,统帅三军,踏平虏廷,昭告天下。

    这征讨诏书,着重列举了满清多年来对大明犯下的种种罪行,必将遭到残酷的惩罚。

    然后皇帝将剑收入鞘中,亲自下了城楼,来到黄义明身边,递了过去:“义明接剑,大明的国运,全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