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忠勇侯 > 第八章 围城前夕三

第八章 围城前夕三(1/2)

    朝会已持续一个时辰,崇祯深知再议无益,他目光冷厉地扫视着殿下群臣,怒火在眸中熊熊燃烧,不甘与无奈交织于心。

    终于,他猛地站起身,伸出颤抖的手指向群臣,厉声呵斥道:“朕素日待尔等不薄,如今国难当头,为何竟无一人挺身而出,进献良策?”说罢,身躯因盛怒而微微摇晃。

    此时,角落处一位年轻官员挺身而出,此人乃李启新。他恭敬地行叩拜大礼,而后沉稳说道:“陛下息怒,微臣有一策,虽颇具风险,却不妨一试。

    现今内库匮乏,然民间富商巨贾众多,可令其捐资助饷,暂解燃眉之急。同时,选拔良将整饬军队,严抓训练,提振士气。”众大臣听闻此言,纷纷侧目,不少人面露不屑之色。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期许之光,刚欲开口,便有老臣出列谏阻:“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强征于商人,恐失民心,且易引发内乱啊。”崇祯顿时犹豫起来,心中反复权衡利弊。但念及大明江山危如累卵,终于一咬牙道:“便依李爱卿之言先做尝试,若有差池,朕自会承担后果。”

    首辅魏藻德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向身旁亲信递了个眼色。那亲信会意,整了整官袍,上前拱手言道:“陛下,如今闯军先锋距京城已不足百里,此刻若是大肆整顿、强征壮丁,恐会引发军心民心之动摇啊。”

    崇祯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此中利害,然而若不如此,又怎能抵挡闯军的攻势?

    正当崇祯举棋不定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兵部侍郎张凤翔毅然出列:“陛下,臣以为可双管齐下。

    一面安抚城中百姓与士兵,告知援军将至;另一面暗中招募青壮补充兵员。闯军长途奔袭,必定疲惫不堪,我军若能坚守数日,或许尚有转机。”

    魏藻德却嗤笑道:“侍郎大人说得轻巧,哪来的援军?莫要在此空口白话,欺瞒陛下。”崇祯亦望向兵部尚书,眼中满是疑惑。

    张凤翔急忙回道:“陛下,山海关外吴三桂将军手握重兵,且已起兵进京勤王,闯军必然有所忌惮。”崇祯眼睛一亮,未及开口,魏藻德又进言道:“陛下,吴三桂现今刚出山海关,且携众多百姓同行,行军迟缓……”

    吴三桂手握三万铁骑与五万步兵,对外宣称八万关宁军。然松锦之战后,实则精锐仅约两万,那八万之数乃吴三桂上报朝廷之虚数,只为吃空饷,其余皆为凑数唬人的。

    兵部尚书张缙彦则恶狠狠地瞪着张凤翔,那眼神仿佛在说:“就你能出风头?本官尚未开口,哪轮得到你在此大放厥词!”并暗自咒骂道:“就你聪明?等着吧,等闯王打进京城,便将你的脑袋砍下来祭旗!”

    崇祯望着台下这群大臣,只觉心灰意冷,深知朝会再无继续下去的必要,便拂袖起身,离开了文华殿。

    待朝臣们也欲散去之时,王成恩匆匆步入大殿,高声宣道:“陛下口谕,宣兵部侍郎张凤翔至东暖阁觐见。”

    张凤翔跟随王承恩向东暖阁而去。兵部尚书张缙彦望着张凤翔离去的背影,眼中的憎恶与厌恶之色愈发浓烈,他朝地上啐了一口,猛地一挥官袍,转身离去,心中暗自冷笑:“你张凤翔以为自己是于谦吗?还妄图力挽狂澜?真是可笑至极,这大明已然时日无多。”

    二人行至东暖阁门口,王承恩先进去禀报。少顷,只听里面传出:“宣,兵部侍郎张凤翔觐见。”

    张凤翔整了整官帽官袍,稳步走进东暖阁,见崇祯端坐案前,便疾步上前,屈膝跪地,叩首道:“臣,兵部侍郎张凤翔叩见皇上。”

    崇祯起身,亲自将他扶起,并命人赐座、上茶。

    崇祯开门见山地问道:“爱卿以为京师守得住否?”

    张凤翔不假思索地答道:“若有外兵救援,且城内能坚守些许时日,京师或可转危为安。”

    崇祯微微点头,接着问道:“那爱卿以为尚有哪些援兵可用?何处之兵可调遣?”

    “臣以为,若要守住京城,当下离得最近者乃吴三桂,其关宁铁骑乃是我大明精锐之师。只是此人行军拖沓,八万关宁军究竟何时方能抵达京城,实难预料。”张凤翔顿了顿,又道,“不过,尚有一支人马可堪大用。”

    崇祯闻言,心中大喜,眉头也稍稍舒展,急切问道:“爱卿快说,是哪支人马?”

    “黄得功!黄得功乃陛下一手提拔的勇将,多年来镇守一方,与流寇常年作战。其麾下有一万永卫营,左营右营相加共计三万人马。而且黄得功对陛下忠心耿耿,若知晓陛下与京师有难,绝不会袖手旁观。”

    崇祯一拍脑门,懊悔道:“朕真是糊涂了,若早向黄得功传旨,或许尚有可为。只是他远在凤阳,距京师千里之遥……”言罢,不禁长叹一声,“况且即便他来了,仅有三万人马,又如何能战胜李自成呢?”

    张凤翔进言道:“陛下,如果黄得功千里迢迢赶来勤王,那吴三桂还好意思迁延观望吗?黄得功与吴三桂两支军队相加超过十万,此皆为我大明精锐,定能守住京师,击退闯贼。”

    崇祯深以为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