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树将军冯异 > 第67章 反其道而行之

第67章 反其道而行之(1/2)

    刘秀决定:

    与更始皇帝刘玄决裂,开启夺取天下之路。

    当时,尽管河北初定,可是仍有大部分城池没有汉军驻守。 特别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流民遍野,易子而食,乱匪四起。

    现在的河北军阀,铜马军一家独大。

    铜马军主要,由九支势力较为强大的,农民军组成。

    分别是:东山贼帅荒秃、上淮况;大肜渠贼帅樊重;尤来渠贼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扈;檀乡贼帅董次仲;五楼贼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获索贼帅古师郎等。

    这里的贼帅是《后汉书》里的记载,也是原话。

    这是正史,就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把农民起义军称之为”贼”,贼帅,就是贼人的元帅,统领之意。

    九支农民军,九位统帅,相对独立,却相互支持。

    看似混乱,不堪一击的流民而已。

    刘秀看完铜马军的情况汇报,很高兴,完全没有把这一支杂牌队伍放在眼里。

    “主公,铜马军虽然表面看起来散乱,但是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冯异和刘秀的看法完全不一样。

    “嗨!算命先生王郎,假天子之名,拥有百万军队都被我们消灭了,铜马军又算得了什么?”

    刘秀很不以为然。

    冯异不语。

    但是,现在的刘秀有骄傲的资本:

    河北三王事情了结之后,河北境内,他就是天经地义的老大,兵强马壮,将帅如云。

    在刘秀看来,区区铜马军,一支农民武装不足为虑。因此,刘秀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明公,对付铜马军邓禹一人足可。”

    冯异在平定三王之后,战功显赫,其光环早已经覆盖了白袍小将邓禹。

    “老同学你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

    刘秀明白邓禹的心思。

    “那还用明说吗?明公,我来河北就是为您效力的,眼下,三王既灭,就把对付铜马军的重任交给我吧。”

    有人为自己出力流汗,是好事儿。

    刘秀当然很高兴。

    而且,自从邓禹来到河北之后,一直战绩平平,没有立下什么赫赫战功。

    邓禹需要一场巨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刘秀也需要借此,塑造邓禹的,伟岸形象。

    既然两人不谋而合,

    刘秀就力排众议,拜邓禹为大将军,带领十万精兵,前去剿灭铜马军。

    邓禹踌躇满志,率领部队直逼铜马军势力最强大的,东山上淮况部。

    俗话说,柿子要捡软的捏。

    可是,邓禹偏要依仗着自己高强的武功,出色的作战能力,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东山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

    由于铜马军是农民组成的,既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兼顾军事活动,所以据点遍布城乡,全民皆兵是其最大的特点。

    大小村庄都是据点。

    战时是士兵,平时是农民。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不强大,是不可能的。

    然而,邓禹不这样想。

    他的军队无视一切敌人,浩浩荡荡地向前开进,既不侦探敌情,也不遮遮掩掩,搞个阴谋诡计什么的。

    夕阳如血,将三万汉军的旌旗染成暗红。

    邓禹身披银甲,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东山,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他身后,三万精兵列阵整齐,刀枪如林,盔甲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进入东山铜马军的地盘后,一直都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偶有几个、几十个农民模样的人,远远地看上一眼,就走了,没有一个人敢走上前来,问询,或者阻挠。

    邓禹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

    大军沿着山间小道前进。

    两边的山丘越来越突兀、高耸。

    “将军,这东山地形复杂,铜马军又全民皆兵,我们是否该先派人探查敌情,再做打算?”副将邓宏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邓禹哈哈一笑,声音洪亮:“兵贵神速!我三万大军,何惧区区东山铜马军一部哉?待我等踏平东山,铜马军群龙无首,自然不攻自破!传令下去,全速前进!”

    军令如山,汉军迅速朝着东山挺进。

    马蹄声、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在山谷间回荡。

    然而,

    他们并不知道,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正从东山的各个角落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铜马军的首领淮况站在东山之巅,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汉军,眼神中闪过一丝冷笑。

    他转身对身旁的将领们说道:“汉军骄狂自大,此番前来必是轻敌。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

    随着淮况一声令下,铜马军迅速行动起来。

    平日里安静的村庄,瞬间变得忙碌异常。农民们纷纷拿起武器,隐藏在房屋、树林、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