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这个......”被太子点醒的群臣终于回过神来。正如太子所言,李乾绝不会在此事上作假。他们瞧不起的穷书生竟有如此文采,一时难以接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滚!”太子李亨对群臣呵斥道:“不好好为国效力,整日想着攀附权贵,枉为大唐臣子。给你们十息时间,立刻消失。”
谁都知道,如今的太子已非往日那个岌岌可危的储君。现在的太子地位稳如泰山,无人敢得罪,只得告罪离去。
“参见太子。”李乾上前行礼。
“免礼免礼。”太子李亨笑道,“李将军,据我所知,你从未如此看重一个人。为何以这般隆重的礼节迎接杜先生?”
“因为杜先生是李翰林的至交好友,是李白推崇备至之人。”李乾回道。
“哦?能得李白如此推崇,必定非同凡响。好好好!”李白才名冠绝天下,能让他推崇备至的人岂是等闲?太子大感兴趣,将杜甫仔细打量一番,挥手道:“走,进府再叙。”
一入府内,太子便命人摆酒设宴。很快,一桌丰盛酒席备好,太子招呼李乾、杜甫、高适、岑参、李泌入座。
李乾打量着李泌,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李泌正要自我介绍,却被太子拦住。太子笑道:“李将军不妨猜猜他是谁?给你个提示,青年俊杰,与你同姓。”
“长源?”李乾虽未见过李泌,却久闻其名,知晓他许多事迹。
“在下能得将军知晓,荣幸之至。”李泌朗声大笑,豪爽之气溢于言表,满面红光。
长源正是李泌的表字。
“幸会啊幸会!”李乾喜不自胜。但凡了解唐朝历史的人,谁不知李泌的大名?
这位青史留名的奇才,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深谋远虑的谋略家,他平定安史之乱的谋划甚至被后人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提并论。
见礼之后,太子李亨亲自为众人斟酒,这才开口道:“在饮酒之前,我先考较考较杜先生。能得李翰林如此推崇的人,我实在好奇得紧。”
“尽管考较便是。”李乾信心十足,向杜甫递了个眼色,“这位是太子。”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这是在提醒杜甫要好好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
杜甫自然明白李乾的用意,振作精神,从容应对太子的考较。杜甫诗才冠绝古今,放眼中国数千年历史,唯有李白能与之比肩,太子又怎能难倒他?
李泌在一旁暗暗称奇,也加入考较,却发现同样难不住杜甫,不禁大笑道:“果然不愧是李翰林推崇备至之人!”
“杜先生,太子府中正缺一位能文善诗的文人,你可愿屈就?”太子这是在正式招揽了。
杜甫略显犹豫,李乾笑道:“如此美事,杜先生岂会推辞?”
李亨就是未来的唐肃宗,当朝天子啊!此时若成为太子的亲信文人,待他登基之后,杜甫的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太子身边正需要这样才思敏捷之人起草诏令,以杜甫之才,必能胜任,得到太子赏识也是必然。这对杜甫而言,实在是天大的机遇。
“谢太子厚爱!”杜甫郑重致谢。
自此,杜甫正式成为太子身边的重臣,受重用已是毋庸置疑。
太子李亨本想一并招揽高适和岑参,无奈二人志在沙场,只得作罢。
接下来,众人饮酒赋诗,尽兴而散。
正当宴席将尽时,一个重磅消息传来,王忠嗣回京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