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 第44章 借势而为

第44章 借势而为(1/2)

    李乾自西域一路行来,途经城池无数,却从未见过如长安这般气象万千、雄伟壮丽的都城。

    巍峨的城门之上,箭楼高耸入云。身着明光铠的唐军将士在城墙上往来巡视,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军容之盛令人叹为观止。

    即便是久经沙场的安西都护府精锐,这些在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百战之师,初见长安禁军时也不禁为之震撼。

    “此乃天子禁军。”李白为众人解释道,“其中最为精锐者,当属龙武军无疑。”

    “龙武军!”裴厚、牛陶等人眼中顿时迸发出灼热的光芒,那神采比夜空中的繁星还要璀璨。“若能入选龙武军,虽死无憾!”

    作为大唐最精锐的部队,龙武军将士皆是从全国精兵中千里挑一的骁勇之士。他们不仅身经百战、武艺超群,更兼头脑机敏、身手矫健,堪称当世无双。

    穿过可容数十辆马车并行的宽阔城门,但见往来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却井然有序,丝毫不显杂乱。

    这般景象,竟比现代大都市的拥堵交通还要顺畅几分。

    甫一入城,李乾便觉眼前一亮。只见街道宽阔平整,青石路面光洁如新。

    这座历经百余年的古都,竟能保持得如此完好,实在令人称奇。

    李乾不禁暗自思忖:“若在现代社会,以那些官员好大喜功的性子,只怕百年间早已拆建数十次。要如唐人这般精心维护,当真难能可贵。”

    正感慨间,忽见远处一人,肤色黝黑得异于常人。

    “那人怎生如此之黑?”

    “简直比锅底还要黑上三分。”

    裴厚和牛陶此刻活脱脱成了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眼睛忙得应接不暇,恨不得多长出几双眼睛来。

    突然,他们看见一个富态的中年人领着个身材魁梧、面色黝黑赛过锅底的黑人走来,惊得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李乾初见这黑人,也是大吃一惊。在唐朝的都城竟能见到非洲黑人,任谁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此乃昆仑奴,来自南海之南!”李白这个向导当得尽职尽责,又一次为众人解惑。

    历史上的昆仑奴其实并非来自非洲,而是源自东南亚。

    一路走来,众人只觉得眼睛实在不够用,恨不能多备几副眼珠。

    若是可能,李乾他们定要准备十副眼珠才够使唤,可惜这终究是痴心妄想。

    “待你们办完正事,我定带你们好好游览长安。”李白看出裴厚等人恨不能立刻逛遍长安的心思,只得先宽慰他们。

    “太好了!”

    李白在长安多年,对这座都城了如指掌。能有他当向导,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吗?李乾忍不住拍手叫好。

    虽然长安令人流连忘返,但眼下军务要紧,李乾只得按捺住游览的心思,先赶往驿馆安顿。

    驿馆的人一听他们来自安西都护府,立刻殷勤接待,安排得妥妥当当。

    安顿停当后,李白问李乾:“李校尉可是要去兵部报到?”

    “不急,”李乾如实相告,“在下打算先去拜会李丞相。”

    这位李丞相,正是当朝权相李林甫。

    “什么?”李白闻言勃然大怒,“你放着兵部不去,反倒要先见那个奸佞?”

    李林甫,大唐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奸相,其“口蜜腹剑”的典故流传千古。

    史书对其专权误国、妒贤嫉能的记载可谓罄竹难书,后世每每提及,无不切齿痛恨。

    而更令李白愤懑的是,正是这位权相一手阻断了他的仕途。

    当年李白在贺知章与玉真公主的举荐下得见玄宗,其才华横溢令天子龙颜大悦。

    然而李林甫嫉恨英才,屡进谗言,致使李白最终落得个“赐金放还”的下场,报国无门之痛,至今仍是李白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疤。

    此刻听闻李乾进京第一件事竟是要面见李林甫,李白顿时怒发冲冠,眼中怒火几欲喷薄而出。

    这位平日豪放不羁的诗仙,此刻却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连呼吸都带着灼人的怒气。

    “李翰林息怒,且听在下一言。”李乾深知其中恩怨,此刻的李白就像一桶亟待引爆的火药,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见李白仍怒目而视,李乾不疾不徐地解释道:“此番先行拜谒丞相,实有不得已之苦衷。李翰林当知,安西都护府直属安西大都护管辖,而现任大都护正是由丞相兼任。于公于私,下官岂敢不先谒上官?”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立场,又暗含对李白处境的体谅。

    李乾深知,在这位诗仙面前,既要维护朝廷体统,又要顾及他的满腔愤懑,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安西大都护乃大唐经略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而这一要职正由当朝宰相李林甫兼任。

    从官制而言,李乾此行确实应当先拜见这位名义上的顶头上司。

    虽然李林甫实际上并不直接处理西域军务,但朝廷规制不可废。所有涉及安西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