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域,华城和谷城都要建。
海城那边,刘田派人去通知犬,因为海城在今年春天也种植了不少粮食,晒谷场也要建起来。
至于风车和脱谷机,等华城这边造出后,会运送一批前往海城,供海城使用。
华城和谷城毕竟是两座城池,规模比普通的村落要大很多,人口也多,一个晒谷场肯定是不够的。
一座城池中起码要建四座大型的晒谷场,才能满足需求。
刘田安排奴隶们进山去采石料,运回来后,由石匠雕琢成相同大小的四方形石板,这些石板就是用来铺设晒谷场的。
在铺设之前,需要将地面平整,最好是先挖深地基,用大石磙反复碾压夯实,按照建造夯土路的标准来建晒谷场,最后在压实的地面上铺设石板。
以这样的工序来建造晒谷场,经久耐用,用个二三十年是没问题的。
这些工作都需要在秋收之前搞定,刘田招募了一批木工,在木工作坊里,配好斧刨凿子等木工工具,因为有拆解的图纸可供参考,木工们自己就能生产这些农具了,无需刘田手把手的教他们了。
不过,图纸原件只有一份,刘田不能直接让木工们参照原件来生产,那样容易损坏原件或是丢失。
幸好现在部落里已经能够生产出纸张了,虽然这些纸张的质量略显粗糙,但用来做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用细毛笔,沾上墨,刘田在白纸上一笔一划的将风车和脱谷机的拆解结构画出来。
在现实世界中,从未使用过毛笔的刘田,现在也能很熟练的使用毛笔来写字或是作画了。
就算风车和脱谷机这两项农具的结构不太复杂,而且还有原件作为参考,但照着样子画出拆解图以及标上注释,也耗费了他很长时间,并且,毕竟是手工画出来的,与原件拓印出来的相比,无论是美观程度,还是清晰度都差了很多。
但好歹是画出来了,将复制版的图纸交到木工作坊,木工们照着图纸开始生产风车和脱谷机。
刘田将原件重新锁回保险柜里,经过几年的翻阅,厚厚的一本图纸大全,它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和陈旧了。
刘田想着,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这本实用的图纸大全还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吗?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