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面,甚至也在内部的控制机构作用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形。
用更通俗的方式说就是,在这个时候,雨燕的升力系数恐怕比一般战斗机在跨音速阶段,因为激波诱导分离所产生的升力系数峰值还要高很多。
“这机子难道说,是为大气层内空战而生的?”廖勇一愣,但是手和脚都没停下。
现在可是超音速状态,要知道在超音速状态下,战斗机的升力系数和马赫数往往呈现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在这种特殊蒙皮的作用下,雨燕居然能在超音速阶段拥有如此高的升力系数,既然如此,廖勇决定尝试进行一下另一种和零攻角机动一样的,具备颠覆传统空战理念的机动方式,那就是——超音速过失速机动。
所谓的过失速机动,指的是战斗机攻角超过失速攻角后做出的各种战术机动,一般而言,战斗机在超音速下,攻角一旦过大,就会陷入强烈的激波失速状态,阻力暴增,并且极有可能导致飞机失控。
但是现在,雨燕通过全新的蒙皮以及翼面变形技术,维持住了如此高的升力系数,以廖勇的经验而言,雨燕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在超音速下做过失速机动。
说干就干,廖勇控制着战斗机恢复平飞,随后开启加力,直接飞到了3.5马赫以上,随后他直接锁定了油门杆位置,保持着高推力后,拉杆踩舵,直接做了个标准的眼镜蛇机动。
“果然没问题!”廖勇咬紧牙关,拼命将机头拉起来又按下去之后,看着稳定在3马赫上下的战斗机,内心相当震惊。
和零攻角机动比起来,超音速过失速机动虽然说突然性差不少,但是对飞行员的压力也相对低得多。要知道零攻角机动哪怕压到1.5马赫左右,实际过载都在30G以上。
现在联邦能飞到30G的人,恐怕除了他廖勇也没别人了。
而超音速过失速机动不说别的,假设将速度放宽到两马赫,过载也不至于拉到过30G。并且,在执行这机动的时候,速度损失是很小的。这直接规避掉了在执行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如钟摆,赫布斯特和眼镜蛇机动时,战斗机能量大幅度衰减的问题。而一旦克服了这一问题,那么这些过失速机动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