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数据,甚至已经和独行隼以及女王隼拉开了代差。
除此之外,新式的机载量子雷达也得到了应用。作为地面雷达的缩小版,这一雷达的主探测扇区约为±65度,探测距离165公里。和传统雷达相比,量子雷达的探测原理有决定性的不同,他并不依靠雷达回波来进行探测,而是依赖量子纠缠理论,通过发射纠缠量子中的一个作为信息量子,然后观测参考量子的量子态变化,由此确认探测情况。
当然,这不意味着传统雷达就可以被取代,这一时代,主流机载雷达的主探测扇区可以达到±145度,探测距离超过500公里。虽然因为主动雷达隐形技术,导致传统雷达的性能大幅下降,但是探测角度的优势还是存在的。
以传统雷达的搜索角度配合量子雷达的探测精度,由此实现远超常规方案的探测性能。这是在经过多次论证之后,李听寒给圣剑项目在探测能力上找到的的最终答案。
在电子设备之外,结合廖勇和娜塔莉亚的战斗数据,TLS和热熔激光这种大威力固定武装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但是综合能量管理和应用能力的考量后,李听寒并没有选择给常规的圣剑装备TLS。
原因也很简单,相对于激光机炮,TLS的优势是照射模式可以做到几乎实时跟随战斗机动作,点射模式则可以实现类超视距打击效果。这两样功能对ACE而言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圣剑毕竟是要大规模列装的机型,更主要面向的对象,实际上还是一般飞行员。
而一般的飞行员想要熟练运用照射模式和点射模式,难度还是太大了。
因此,在断钢圣剑二号机上,装备的只是阉割了照射和点射模式,仅保留了连射模式的TLS和热熔激光,这两者之间是可选关系,并且就算是简化版的TLS和热熔激光,威力和廖勇以及娜塔莉亚座机上装备的比,也是没有任何缩水的。
当然,廖勇和娜塔莉亚的战斗数据可不只有这些。他们使用Admm和mPBm拿下了大量的击坠,这两样那优秀的作战效果同样得到了重视。甚至于,在断钢圣剑的二号机上,是直接将Admm的发射装置整合在了机体上的。
当然,就算额外搭载了Admm,这也不意味着断钢圣剑的挂载能力有所下滑。虽然为了优化气动,断钢圣剑没有设置外部挂载点,但是其机腹以及翼根还有侧部弹仓的容量极大,足足可以塞下18发各种型号的导弹。
只不过嘛,如果需要执行对地攻击,那挂载量就要跳水了,这十八发导弹里有十二发是靠机腹弹仓的,在执行对地任务时,只有机腹弹仓可以挂载航弹和制导炸弹,而且两个弹仓加起来,只能挂载六发对地弹药。
但是别忘了,在天生没有外挂点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执行大气层突破任务,圣剑的挂载能力是要比XTA-119S强出一个档次的。
然后,在增加了这么这么多的新设备之后,断钢圣剑二号机的空重,依旧要比闪电隼项目里最新式的XTA-119S要轻8%。
总之,现在的断钢圣剑二号机和断钢圣剑一号机比起来,除了这个外形,基本上已经不能算一架战斗机了。
在开发阶段就经历这种规模的大改,这在联邦的战斗机开发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只不过这也算是情有可原,毕竟没有人知道三代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李听寒给出的答案也简单粗暴到了极点——
——在各项性能上的全面超越。
更大的推力,更轻的空重,更先进的机载反应堆,更强悍的机动性,更优秀的挂载能力,更先进的固定武装以及航电设备。既然不知道怎么在技术上形成质变,那就往死里堆料,用量变来引起质变。这就是李听寒的思路,简单粗暴,但是极其有效。
至少,在来访的装备部门官员那里,李听寒给出的技术参数已经让他看的两眼发直了。
“咳咳,这份技术参数确实相当相当诱人,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实际观察一下。”在擦了一下差点流出来的口水之后,这次来访的主要带头人欧文·约翰逊开口说。
“这是当然,试飞任务将在二十分钟后开始,请各位移步飞行塔台,我们在那里设置了全景式观察平台,我们将在那里观看这次试飞。”李听寒点了点头,伸了伸手,示意众人和她前往塔台。
登上塔台后,李听寒对塔台的工作人员点了点头。随着工作人员按下一个按键,一道隔板落下,随后塔台的天花板,地板以及四周的隔板同时一亮。
这就是李听寒提到的全景式观察平台,是基于战斗机的全景式座舱改造来的。在试飞空域内,有着大量具备自规避能力的无人机,这些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