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去现场就意味着要以商人身份进入部队做调研。联邦对这个的约束还是比较严格的,想要逐级上报获批那不知道得拖到猴年马月去。因此李主任打算动用一下自己的个人人脉,来给自己的研究提供一点便利。只不过她刚从南方星域回来,现在又要往北方跑,有点太匆忙了。、
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她打开自己的个人终端,找到了备注为老爸的被她置顶的联系人,发起了视频通话。
随着一通视频电话打出去,正在五个恒星系外度假的寰宇科工董事长李延出现在了屏幕里。
“听寒啊,刚从南部星域的发动机中心回来,也不说来看看你老爸我?”
“还不是因为老爸你揽的项目,我需要您帮我疏通一下关系,最好能让我的研发团队三到五天内抵达苏格拉底星的404空军基地做调研。”
“苏格拉底星?就那个产火鸡的地方?你想吃我可以帮你买嘛,为什么要亲自过去?”李延调侃的声音响起。
“爸,你知道我在说正事。”李听寒开口说。
“好了,不逗你了,这份数据真的重要到非得要你自己去?”李延问。
“嗯,目前为止我们采集了三年的数据,这是第一个在基础数据上满足联邦军要求的,xtA-19的二期验证只有四个月了,现在的三号验证机还飞不到要求的水平,如果二期验证还飞不到,那恐怕这个项目就得泡汤了。”李听寒说。
寰宇科工建立三十五年就跻身联邦五大军火商,靠的是战斗机xtA-11及多用途攻击轰炸机xSA-07两个平台在上次大战中的优秀发挥。但是到了和平年代,缺乏足够产品厚度和人脉的寰宇科工面临的挑战不是一点半点。xtA-16项目寰宇科工精心准备了足足五年,结果最终依旧没有竞争过老牌企业格拉克斯。
好在,战争时期寰宇科工靠xtA-11争取到的次时代战斗机计划,也就是现在xtA-19项目还在推进,只要这型战斗机顺利入列,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要知道,现在全联邦服役的闪电隼光批次50以后,也就是代号xtA-117的就在一百万架以上,一些低级基地用的甚至还是20批次以前的xtA-113和115。xtA-19预计就是要取代如此巨大的一批战斗机,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当然,要是只是需要替代闪电隼到好了,但是当年李延谈下这个项目的时候,夸下了海口说这将是全宇宙第一款第二阶段第三世代的战斗机,这才战胜了其他在概念上输了一筹的竞争对手。
但是,事实上没人知道这第二阶段第三世代的战斗机应该是什么样的,军方和寰宇科工研发部的意见也不尽一致,设计要求也是一改再改。这就导致了xtA-19的难产,虽然因为闪电隼的出色给了军方足够的耐心,但是现在开发了快二十年,再多的耐心也快消耗殆尽了。
“那我帮你联系一下,最迟一周后就能出发,需要帮你安排大型运输机吗?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把三号验证机和工程团队也一块带过去比较好。”李延知道这是正事,坐直了身子,准备开始调动人脉。
“啊?这倒不用吧……”李听寒还有点犹豫。
“当年闪电隼就是吸收了现场飞行员的意见才设计成功的,既然能用闪电隼飞出来圣剑需要的数据,那么应该是极其优秀的飞行员,更何况,那边也装备了我们的产品,你带着工程团队我也好找个方便点的借口。”李延说。
“我知道了,那么我就带上三号验证机和工程团队过去。”
用超级闪电隼飞出来那组数据的飞行员自然是廖勇,这是他在飞那个科目时飞出来的数据。靠着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驾驶技术,廖勇成功拿到了b-的评分,避免了被关禁闭。
有一说一啊,b-这个评分连邓恩都有点被吓到,尤其是这家伙从驾驶舱里翻出来的时候除了累了一头汗之外,剩下的并没有什么异常就更吓人了。
“好吧,我承认是我技术有些不足。”娜塔莉亚知道是自己技不如人,坐在廖勇身边,老老实实地服了个软。
“不,是我的问题,想要及格至少需要连续飞三组以上的18G机动,在临界高度飞这么高的过载的确太难。”廖勇也叹了口气,“或许确实是我有点太想当然了。”
“廖勇,你能飞到最高多少G过载?”刚从塔台赶来的邓恩的声音传来,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呃,我在学校的高G训练器上飞过十五秒左右的19G过载,但是当时机器最高就只能设置到那么高。”廖勇老老实实回答。
“接近20G的极限过载承受能力?”邓恩都愣了一下。
在现在这个时代,对过载的承受极限几乎是飞行员天赋的硬性上限,你技术掌握的再怎么纯熟,你的对手就是能比你生扛1-2G的过载,那人家就是比你厉害。当年阵风在机炮模拟对抗里跨代击坠F22,虽然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