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GT6这个变态,k70上用的那块8600毫安时电池绝对是这场混战中最大的一块,还有充电功率,当时在推翻原本方案重新构造以绝影为核心的k70时,有工程师提议将充电功率加到180瓦,彻底的拉开和其他厂商距离。
王藤当时并没有同意,依然选择了原本的140瓦。
当年红星就靠着一手充电绝活,吊打全球所有厂商,在度过一个野蛮扩张期后,公版充电方案红星从原本的18瓦放到后面的27瓦,33瓦,再到现在67瓦,哪怕陈尘想继续往外放,除了大米外其他厂商也不接受,更多的小厂也受限于成本问题不会使用,所以更高功率的公版方案也不了了之。
现在大米和红星基本是完全统一,双方的充电器、手机匹配程度能达到80%,至于说为啥协议统一还不是匹配度100%?
那就是管理芯片以及调度的问题,双方不一样自然无法发挥完整的实力,哪怕红星卖的充电器能维持更高功率的时间,大米的手机也会因为散热和充电IC原因限制功率。
这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米手机用户追求更高功率时间会单独选购红星的充电头,对功率要求不高的红星手机用户,在失去原装充电器的情况下会去买大米的充电头,因为更加便宜……
现在每家都有自家的私有协议,陈尘哪怕有心想统一也只统一到了67瓦,人家用你红星的专利是给了专利费的,陈尘也不可能说强硬的要求用了红星的专利就必须全部统一支持更高功率。
那不现实。
67瓦的公版支持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够用了,不会出现那种你拿华威的充电器给红星充只能跑到18瓦的情况。
大家都用红星的专利,都用扬子江的电芯,但功率区间就是不一样,或许有成本的原因,不同的策略也面向不同的人群的原因,不过追根结底还是技术的原因。
王藤等大家消化个差不多后,放出了红星140瓦的功率,台下顿时也响起一片“哇”的声音。
观众在心里已经有预期,可真的看到这个实际功率区间还是有点不可思议。
更是有人想到了几年前红星发布300瓦以上快充的时候,有博主测试发现标称是340瓦,实际能干到340瓦以上……
“最高功率141瓦,并能维持两分半,随后降低到132瓦—120瓦开始持续输出5分钟,再进入82瓦-90瓦区间保持7分钟,最后以每分钟为阶梯进行降低功率,截止到47瓦的时候,快充结束开始进入涓流充电环节。”
“不过此时我们手机的电量也充到了93%。”
说自家手机的时候,王藤也没有明着说充电时间是多久,只在屏幕上用小字补充说明【实验室环境完整充电时间为23分钟,不同环境,不同场景时间略有差异。】
“我们卢总当年说过,和那些5秒阳痿快充相比,红星的充电功率是最高,最持久持久的。”
“高功率维持时间整整有约14分钟,并且高功率快充的平均功率也更高。”
“快充,亦有不同。”
“这就是红星,这就是k70的快充!”
王藤非常骄傲的大声说道,台下的友商听到这话也只能无奈的叹气,人比人气死人,这是没办法的。
大家用的都是氮化镓,可红星的氮化镓充电器就是不一样,里面还有其他的元素,迄今为止还没有厂商能做出来,再想到红星在FIA上展示的4600千瓦的汽车充电,只有无奈。
能走到现在的手机企业也好,汽车企业也好,大家都知道材料是促进技术发展的第一要素,可偏偏材料也是最难的。
而且除了红星外没有任何手机厂商有材料部门,这里的材料是指实打实的材料,而不是大家都宣传的我们用了什么手机后盖材料的那种材料。
汽车厂商中最多也就几家有材料实验室,有完整的、成体系材料部门的厂商压根没有。
看到这里,无论是赵鸣还是陈明咏,亦或是沈伟,都有些兴趣索然,唯一能支持他们看下去的就是看王藤能定价多少。
在随后的时间里,王藤又开始介绍其他一些小的功能,金属中框,玻璃后盖,线性马达以及超薄光学指纹等配置。
特别是冰封双环形散热系统,整整介绍了有5分钟之久。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次没有了对称式双扬,倒是红外,NFC之类的没有被砍掉。
【性能】
当这两个字再次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观众都直起身来,明白大的要来了。
翔翔裂开有什么:“王藤这小子把芯片放到最后公布,绝对是压轴的绝影,要不是绝影6Pro,我敢直播鈤,算了,这弗莱格不能立……”
癫佬儿:“到现在为止除了凑数的摄像头和没有双扬外,其他短板确实没发现,如果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