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闻报大喜,立即整军备战。
"传令下去,今夜子时出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常遇春对副将道。
副将迟疑道:"将军,徐大将军有令,让我军坚守不出..."
常遇春虎目一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机稍纵即逝,岂能坐失良机?"
当夜,常遇春亲率五千精锐骑兵,悄然出关。
借着月色掩护,他们绕到敌军侧翼。黎明时分,当西域联军还在睡梦中时,明军突然发起冲锋。
"杀!"常遇春一马当先,长枪如龙,直取敌军中军大帐。
西域士兵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明军骑兵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军丢盔弃甲。
此战,常遇春以少胜多,歼敌万余,俘虏三千,缴获粮草辎重无数。
西域联军前锋溃不成军,仓皇西逃。
捷报传至肃州,徐达既喜且忧。
喜的是初战告捷,忧的是常遇春违抗军令,恐敌军有诈。
他立即修书一封,命常遇春速回肃州议事。
常遇春得胜归来,意气风发。
见到徐达时,本以为会受嘉奖,不料徐达面色凝重。
"常将军,你可知罪?"徐达沉声道。
常遇春一愣:"末将何罪之有?此战大捷,挫敌锐气..."
"擅自出兵,违抗军令,此其一;轻敌冒进,险中求胜,此其二!"徐达拍案而起,"若敌军设伏,我军五千精锐岂不危矣?"
常遇春这才意识到自己鲁莽,单膝跪地:"末将知错,请大将军责罚!"
徐达叹口气,扶起常遇春:"你我同为陛下效力,当同心协力。西域联军主力尚在,不可轻敌啊。"
常遇春心悦诚服:"末将谨记大将军教诲。"
就在此时,斥候急报:西域联军主力十万已至嘉峪关外百里,另有五万偏师正向北迂回,意图包抄明军后路。
徐达闻言,立即召集众将商议。
"敌军此来,必是为报前锋之仇。"徐达指着沙盘道,"其主力正面压来,偏师迂回包抄,是想断我退路,围而歼之。"
常遇春皱眉道:"我军若固守城池,恐被围困;若主动出击,又兵力不足。该如何是好?"
徐达微微一笑:"兵法云,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我有一计..."
三日后,西域联军抵达嘉峪关下,却见城门大开,城头空无一人。
联军统帅阿卜杜勒心生疑虑,不敢贸然进城,派斥候探查。
斥候回报:城内空无一人,明军已撤往肃州。
阿卜杜勒大喜:"明军怯战,正是追击良机!"
遂命大军入城休整,次日追击。
殊不知,这正是徐达的诱敌之计。
明军主力并未撤回肃州,而是埋伏在嘉峪关两侧的山谷中。
嘉峪关内,西域联军的篝火如繁星般点亮了夜空。
阿卜杜勒端坐在昔日徐达的中军大帐内,手中把玩着一枚明军遗落的令牌,嘴角扬起胜券在握的笑容。
"传令下去,明日卯时出发,追击明军!"
他对着帐内众将道,"常遇春不过是个莽夫,徐达也不过如此。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战争艺术!"
帐外,夜风呜咽,似有无形的杀机在黑暗中酝酿。
同时,嘉峪关两侧的山谷中,明军将士屏息凝神。
徐达披着黑色斗篷,站在一处隐蔽的高地上,眺望着关内敌军的一举一动。
常遇春按剑立于身侧,眼中闪烁着战意的光芒。
"老徐,敌军果然中计了。"
常遇春低声道,声音中难掩兴奋,"末将请命,率骑兵直取阿卜杜勒首级!"
徐达微微摇头:"不急。让敌军再睡个安稳觉。黎明时分,人最困倦之时,才是出击的最佳时机。"
他转头看向常遇春,"记住,此战关键在于配合。我放火为号,你率骑兵截断敌军退路,务必全歼,不可放走一人。"
常遇春郑重抱拳:"末将明白!"
徐达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战若胜,西北可保十年太平。去吧,让将士们好好休息。"
夜色渐深,西域联军的营地渐渐安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