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80章、民重压将心

第180章、民重压将心(1/2)

    范景文厚厚的牛皮靴踏过地面的瓷片,脚步有些沉重的转向二堂。朱可贞紧随其后,邱致中和高文采对视一眼,邱致中决定亲自入内,高文采留在了大堂。

    范景文单独与朱可贞商量的极有可能是小皇帝的密信,文官们比较感兴趣,但都不敢僭越打探,只是目光投向三人背影。

    武将稍微愣了一下就不再关注,反而继续七嘴八舌的讨论具体位置的兵力配置,补给路线等细节,气氛依然热络。

    都是刀口求生的人,虽然有分歧,共同语言却比较多,而且有些东西也能激发灵感,想想别人的应对,关键时候不失是保命的妙招。

    平辽诸将也难得聚齐,大家平时交流的机会也少,还有马上要发起的大战紧迫,没有文官权压诸将不停吊书袋子,动不动就是这兵法那兵法,便是非昭武卫出身的宿将们都有一种新奇的体验。

    范景文不在,那更是无所顾忌,脏话连篇,口嗨不止,在文官眼里那就是一群野猪闯进了大堂,一个个獠牙狰狞,大煞风景。

    二堂比较安静,范景文也不介意高文采来不来,只要有个邱致中见证,他范景文没有乱来就行,这方面他行事还是比较谨慎的。

    领重兵在外,虽然他和小皇帝信任颇深,但是远离朝堂,中枢又变动连连,小皇帝远在南京,是否还能掌控一切,范景文其实也深深忧虑。

    看看他手下的配官就知道,这绝对不可能是小皇帝做出来的事,他范景文也一样要顾忌京中大佬的脸面,他也要在官场混的。

    好在些许小事,他都能压制,他在平辽的权威已经建立,没人敢乱来。

    范景文其实忧心的是遥远的未来,平辽体制绝对是因人成事,中枢哪个尚书要是突然嘎了,调你范景文回去,你敢不回去?

    平辽战区才刚刚建立,他啥事都还没做,北京已经传出风声,大司徒郭允厚和大司寇苏茂相都要不行了,他范景文就是热门候选。

    范景文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都懵了,他丁忧前只是太常少卿,是皇帝超拔,先侍郎后尚书,标准幸臣。

    短短大半年,他竟然可以真正执掌一部,凭什么,还不是给有心人腾位置。大明表面的党争停息了,但下面|的水更深了,照这情形,他在平辽肯定坚持不了两年。

    他当初在懋勤殿和朱慈炅预估的是要十年平辽,虽然实际形势有所好转,比预估的好多了,但两年真的很难成事啊。

    只有真正坐到了这个位置,范景文才有些理解袁崇焕,他现在的条件比袁崇焕强太多了,依然有无穷困扰。或许真像小皇帝在长城上散步时说的那样,是体制问题,换任何人都一样。

    不过困扰也只是困扰,范景文虽然不知道小皇帝为什么说他不一样,但他知道朝中没有人可以越过小皇帝调动他。

    朱慈炅年幼,远离之后,信任难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散,更何况朱慈炅从来就是个多疑的性子。

    所以,范景文随时上报平辽大小事,哪怕与皇帝亲信大将朱可贞交流也要求钦差在场,朱可贞一样远离了皇帝,一样要受到怀疑的。

    谨慎一些,可以省去无数麻烦,为什么不做呢?

    范景文坐在了主座,随意邀请两人入座,仆人在奉上茶后,便被他驱离了。不小的二堂里只有范景文、朱可贞和邱致中三个人。

    范景文先招呼的邱致中。

    “邱公公,听说南京已经制造出了玻璃,那望远镜是不是可以大规模装备了?”

    邱致中穿着御赐红袍,捧着茶碗,一脸得意。神镜可是他的功劳,虽然知道范景文故意提此事讨好他,但就是很舒服啊。

    “嗯,还不行,我走的时候,玻璃都还有颜色,和水晶比起来差远了。纠正范总督一个事,那叫窥天神镜,望远镜是皇上一个人的叫法。”

    范景文哈哈大笑。

    “好吧!神镜就神镜,不过邱公公这个名字怕是比不过陛下命名哦,军中受赐的人都叫望远镜。”

    邱致中笑而不语,咱家正在研究真正的窥天神镜,等搞出来真的看清月亮后,看看是小皇爷的命名合适还是咱家的命名合适。

    范景文又问。

    “不知邱公公这次来山海关带了多少神镜?”

    邱致中叹息了下。

    “不多,五十具而已。合格的水晶也不好找,不过咱家已经自掏腰包买下了一个东海水晶矿,等产量上来后,窥天神镜制作就容易了。”

    范景文瞬间另眼相看。

    “军国重器,怎么能公公自掏腰包呢?皇上肯定会批的啊。”

    邱致中摆摆手,

    “这种小事就别去烦皇上了,皇上要什么,我们就该做什么。再说,水晶在江南还是很流行,咱家目前看起来亏,过两年说不定要赚。”

    范景文点点头。

    “呵呵,没想到邱公公胸中还有一本生意经,好事。不过,我的那点俸禄都给手下士兵制作冬衣了,现在囊中空空,不然都想和邱公公合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