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最想收拾的就是苏州,因为苏州是全民抗税,当然也归功于太祖遗政,苏州的税率有亿点点高。
所谓的法不责众,被朱慈炅在常熟暴力破局了。一场公审公判,直接将苏州士绅的“民怨”底裤扒光,挟民自重,小皇帝也会玩,还玩得更溜。
舆论宣传,利益绑定,武力威慑,常熟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大明的常熟。现在走在常熟大街上,敢说小皇帝坏话,看看你会不会挨揍。
常熟百姓现在规规矩矩的排队领取海鱼,然后腌制成咸鱼,准备欢天喜地的过大年,他们除了觉得分鱼的宣令官不公平,对大明没有任何意见。
他们真的从官府手里领到钱了,在锦衣卫的眼皮底下,没有克扣。虽然他们手里的钱一多半流入到皇家福康安的常熟分店,福康安又要缴纳不菲的商税给官府。
皇家福康安也没有意见,常熟如今的钱很好赚,那点税算什么,常熟老百姓手里有钱啊。常熟百姓更没有意见,修渠修路赚银子,生活一天天向好。
他们唯一苦恼的是,常熟的工程都要完工了,明年又去哪里赚银子?
常熟人的变化,可不仅仅是常熟人的变化,周边各县都疯了。举报士绅的信件一封接一封的投到官府,压不住,完全压不住。
大家都要做皇民,这汹涌的民意,还有中枢刻意的针对苏州的打压,苏州士绅短短两个月就扛不住了。
苏州城头天天放炮,那些大兵风雨无阻的排队跑操,他们不敢动武,生怕出现流血事件引来军队介入。这帮新兵和原来的城防兵完全是两回事,他们是有眼光的。
苏州丝商是第一个跳出来背叛阶级的,他们加入了日月商会,接受商会的统一管理,统一纳税。然后小商人也跟着干,他们也需要日月商会的保护。
苏州的风向一天天的变化,士绅名下的土地成了烫手山芋,但他们很快发现了朱慈炅政策的漏洞。商业居然是受保护的,前提是加入日月商会,但操蛋的是日月商会不收地主。
苏州富豪出现了一批跑路到南京的人,因为他们敏锐的感觉到苏州已经成了火药桶,说不定哪天就爆炸了。
得益于两个前阁老挂帅的“扫黄打黑”,南京现在是大明治安最好的地方,他们连巡警都有了,离得又近,南京很快就成了苏州富人的第一选择。
可是南京现在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方,住房紧张到让人崩溃。最可气的是泥腿子和大头兵都有能力买房,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南京还出现了期房契,就是城外在建的新城,提前交钱,皇店公证,修好就可以入驻。
苏州人于是发现了新大陆,他们一直疑惑小皇帝哪里突然来的这么多钱可以建新城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他们走访了工地,房牙公所,皇店管理总公司,两家以部为名的大银行,很快就算出来,小皇帝要赚翻。修个南京新城,不仅不花钱,说不定还能弄个国库回来。
其中的商业逻辑聪明的苏商很快明白,他们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同样拥挤的苏州城。然后马知府就被拱出来要政策了,毕竟修一个新苏州城,马士英的历史地位不就有了,他也非常热络的办理此事。
朱慈炅握着马士英的奏章,有点晕。
要不要开放房地产业,朱慈炅有点拿不定主意。
这东西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大明的流民问题不说全部解决,至少解决一大半,而且对皇店许多初生行业的拉动简直不可估量,还能将大明富商地里的银子挖出来。
可问题是,大明还没有建立这方面的有效监管体系,这东西一出问题都不是小问题。他们肯定是要贷款的,大明中产阶级的数量绝对支撑不起房地产的无序扩张,银行必然会被拉崩。
还有民工问题,搞不好就是暴动,逼死几个士绅朱慈炅不可惜,可是一旦烂尾政府要接盘的,大明的礼教传统可不允许政府耍无赖。
还有就是朱慈炅许诺了皇勋资本的利益,这还没赚钱呢,就直接给他们搞个竞争对手,公侯们绝对要跳脚。
“此事缓两天,朕再考虑考虑。集生去内阁时顺便看看两位阁老有没有空,如果朕请他们来钓鱼。”
陈子壮躬身告退,朱慈炅却已经没有了垂钓心思。
五千年历史在中国形成的政治思想,本质上便是一个治字,开拓创新的激进派往往是不受欢迎的。朱慈炅未继位前便是激进派,可如今他也开始向保守派靠拢了,开始追求稳中求进。
激进政策带来的附加效应越来越大,看似不动如山的朱慈炅内心多多少少都有些慌张,大明这艘破船开始向着未知的方向启航。
他用皇家资本皇勋资本和皇民政策将天下最强大的力量与自己绑定,皇位稳了,但反噬无处不在。
福王拿下的淮北盐场,本质上就是皇家资本侵蚀国家财产,只不过朱慈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