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许都城里突然多出了好多怪事。
包括袁绍在内,几乎所有被召见过的人身边都有人遇刺。
而且遇刺的原因大致上都可以归结为“大庭广众之下吹捧曹丞相”。
这个早就在许都范围内见惯不怪的行为,突然成为了好多人的催命符。
导致城里人人自危,一时间都不敢随便在人前拍曹丞相的马屁。
在普通人看来,这就是有人在为陛下惩治曹操的爪牙。
但在袁绍、韩遂等人看来,这就是陛下在用这种方式提醒他们,该慎重选择如何站队了。
这一连串莫名其妙的事件,也让这些人心里冒出个疑问。
“陛下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这种局势下不想着安慰拉拢,却用这种激进的方法。
这不是逼着大家厌恶他而更坚定地选择曹丞相吗?”
尤其是最先遭到刺杀的韩遂,更是对当前的局势越发的看不清楚。
“你说不单是咱们,袁绍身边也有人遇刺?”
“是啊,就连刘表这类汉室宗亲,也因为手下人多嘴说了几句曹丞相的好话,而被刺伤。”
听着成公英的话,韩遂皱着眉考虑了半天。
“陛下是怎么想的?这么多人同时因为一样的原因被刺。
陛下是想因为大家没有主动选择站他那一边,而把所有人赶尽杀绝吗?”
“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他一个只能在皇宫范围内作威作福的傀儡皇帝,他是怎么敢的?
他不知道这些人以前都是称霸一方的诸侯豪强吗?
要我是他,现在最好的结果就是这些人不表态。
还顾及皇家的威严,表面敬重他。
这就足够了!”
“要不然去找一趟荀令君?
以属下的智谋,这么复杂的事情,我是绝对分析不透的。
主公虽然智谋高深,但没个能跟您商议的人也不是办法。
而且荀令君那边似乎没有遭到刺杀这类的事情。
他应该能保持冷静地跟您商讨这事。”
在成公英的建议下,韩遂决定去找一趟荀彧。
因为现在的形势,已经到了韩遂所说的可以拼死一搏的时候了。
他如果再没个说法,手下那些关西军阀可就不一定愿意在大事上听他的了。
韩遂的底气,可全部来自这些关西军阀。
不久之后,韩遂来到了荀彧府邸。
一看才知道,不只是他,好多同样情况的人也都先后来找过荀彧。
韩遂进门的时候,黄祖正一脸忧虑地往外走。
两人礼貌性地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各干各的事情去了。
“韩将军,快快请坐。”
刚一到荀彧书房,荀彧就热情地把韩遂迎了进去。
“莫非连韩将军这样叱咤西凉的豪杰,也是为了那件事而来?”
刚一坐下,荀彧就开门见山。
韩遂也不矫情,索性点头道:
“这事在咱们这个圈子里也不算啥秘密了。
我来着也正是为了刺杀那事。
不知道荀令君有没有什么指教的?”
荀彧很耐心地给韩遂讲了许多其他一样遭遇人的细节。
让韩遂自行对比。
最后,荀彧总结道:
“这事恐怕不是咱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陛下有没有这么做我不敢保证。
但是一定有人在中间捣鬼。
这人的目的,目前还不明朗。
至于接下来要怎么应对,我只能说,大家各凭心意吧。”
“各凭心意?
荀令君的意思是,后边不论我们谁做出什么事,您都不会管?”
荀彧抿了口茶,无奈道:
“丞相现在正在荆州苦战,这种没头没尾的事我又不好说出来给丞相添堵。
再说,你们之前都是称霸一方的大佬。
各有各的处事方式和想法。
我荀彧肯定不能对你们发号施令。
要是有人实在看不下去,做出点应激的事情,我也不好说什么。
所以干脆各位自行决定吧!”
韩遂出门的时候,和进门前遇到的黄祖表情几乎一模一样。
一脸的忧愁和沉思。
荀彧这话其实后边的都不用听。
只有那句“中间有人捣鬼”才是重点。
其实告诉大家有人在中间捣鬼,就已经间接地提醒大家,这是个有心之人设的局。
目的自然是让这些人跟陛下产生激烈的矛盾。
一旦矛盾形成,肯定有愣头青为了保命或者出气,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就是不知道谁回事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