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杨修、袁绍对峙的时候,与书房里传来了刘协的声音。
被袁绍那股上位者气势压得有点喘不过气的杨修,就像听到了天籁一般。
连忙回身拱手道:
“回陛下,是袁太尉到了、”
“那就让袁太尉进来说话吧。”
杨修答应一声,转身给袁绍比了个请的手势,然后一声不吭地在前边引路。
进到御书房后,袁绍按惯例参见陛下,礼数也做得很足很到位。
见礼过后,刘协笑着让袁绍入座,并且把杨修叫到了自己身边。
“德祖,刚才袁太尉的反应似乎很激烈啊。
咱们就这么明着跟他讨论扳倒曹操的事,是不是有些不妥?”
刘协的声音很小,只有他和身边的杨修能听到。
杨修闻言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过神来。
附在刘协耳边用极小的声音说道:
“陛下放心,这事我有分寸。
您只管好言安抚,不必频繁附和微臣的话。
今天保管拿下袁本初!”
很短的时间内,两人就互相而与商量出了接下来的对策。
袁绍眼睛看着自己面前的那块地板,余光却时不时扫向主位上的刘协。
心里也开始分析这趟觐见要面临什么样的事情。
根据刚才进门前杨修的那一连串表现,袁绍可以确定,今天来者要讨论的话题一定和曹操有关系。
但袁绍并没有深想,只是隐约觉得可能是曹操某些地方做的让陛下不开心了。
陛下想在自己面前诉苦,好借他这个太尉的口提醒规劝一下曹操。
大致想明白了陛下的意图,袁绍也就没有那么疑惑了。
很快就安下心来,静静的等着陛下发话。
“袁太尉,自你从河北回到许都,一晃也四五年时间了吧?”
袁绍刚安下心来,刘协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袁绍不假思索,很自然地回答道:
“陛下好记性,到现在为止已经四年多了。”
“那在许都任职,你是否习惯?
河北诸多事情,还有没有你放不下心或是没能即使处理完的?”
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袁绍一下就警觉起来。
这话听着像是陛下对自己这个离任回京养老大臣的关心。
但袁绍却总觉得问题问得太突兀。
四五年时间啊,他可是离开河北四五年了。
要是陛下真的对自己这个老臣如此关心。
为什么刚来的时候不曾提起。
偏偏要隔上四五年才想起来问?
是国事繁忙导致没顾上,还是另有所指?
想归想,但毕竟陛下还什么都没明说,袁绍也只能陪着笑脸感谢陛下。
“刚才你和德祖在门外的对话我也听到一点。
这事不怪德祖多心。
朕知道到嘉奖名单里没有袁刺史名字时,也有些意外。
这事曹丞相确实是疏忽了。”
眼看话题又绕回去了,袁绍心里更加惊奇。
心道:
“看来这把不只是发发牢骚那么简单啊!”
思绪刚起,杨修就接过刘协的话头继续道:
“刚才也是下官唐突了,不应该拦着袁太尉追问。
但话说回来,曹丞相这事办得确实让人费解。
下官也是一时情急,只想着为袁太尉鸣不平了。”
袁绍不敢附和刘协和杨修的话,只能随意应付道:
“无妨无妨,孟德身为丞相,肯定是有他的考量的。
再说我儿也没有亲自前往并州。
实际参与的将士们有奖赏就够了。”
“袁太尉倒是大度。
只不过您的这份胸襟有没有得到认可,恐怕就不好说了。”
杨修见袁绍不接话,语气也变得阴阳怪气起来。
“还有现在为朝廷效力的,除了曹丞相提拔培养的人才外。
最多的就是袁太尉旧部。
同样都是为汉室效力,袁太尉却甘愿奉献一切不求回报。
这格局也是相当大了。”
袁绍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似乎杨修在有意引导自己似的。
每一句话都或明或暗地把自己的境遇和曹操做对比。
有明显的挑拨离间的嫌疑。
但难受的是,杨修说的确实也都是实话。
袁绍虽然不爱听,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总不能说,我袁绍就是傻子,宁可把自己所有家底都用来给曹操建功立业,自己就是什么都不想要吧?
身为久居高位的士族领头羊家族,他可拉不下这个脸说这种话。
只是不想个办法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