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某些特殊稀土和锕系元素)含量,出现了异常波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放大一组数据图,指着一处异常峰值:“格陵兰方面的合作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是冰下火山活动或地壳应力释放导致的局部地热异常,属于自然现象。但我和团队里的几位地球物理学家都觉得……这异常信号的时空分布模式,有点过于‘集中’和‘规则’,热源边界清晰,不像是典型的、弥散型的自然地质活动。”
地热异常?深源元素?规则信号?
程长赢的神经瞬间绷紧至极限!又是这种诡异的“规则”感!这与他之前在“星尘钻石”原料、“绿盾”基地、“云顶”项目遭遇的异常,何其相似!
格陵兰冰盖……人迹罕至的万年冰原之下……难道也埋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异常区域的精确地理坐标范围,立刻发给我。”程长赢的声音低沉下去。
“已经标注,发到您加密邮箱了。”陈墨操作完毕。
程长赢立刻断开视频通话音频,独自操作随身携带的、经过物理隔离的超加密笔记本电脑。他接入了一个通过多重匿名跳转和区块链加密的、极其隐秘的全球特殊地点数据库——这是他前世通过特殊渠道获得,重生后耗费巨资持续维护更新的绝密信息库。
当他将陈墨提供的斯图尔冰川坐标输入数据库进行高级别模糊匹配时,一条极其简短、标注着“NATo-dha”(北约-废弃站点-阿尔法)的加密记录,骤然弹出!记录显示,该区域在冷战最激烈的六十年代中期,曾被北约选定为一个高度机密的、代号“冰眼”(Ice Eye)的远程预警与信号情报监听站的备选建设地点之一!后因冰层流动风险评估过高和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于七十年代初正式废弃。但记录末尾有一条模糊备注:前期地质勘探曾发现“异常稳定热源”,并进行了“有限度的冰下工程可行性试探”!
北约废弃站点?!“异常稳定热源”?“冰下工程”?
程长赢的心脏如同被冰锥刺中,骤然收缩!又是北约!“奥丁资本”的背景隐约指向北约关联,“星尘钻石”的异常同位素可能源自特定轨道(或许与某些太空军事活动有关),如今这冰盖下的规则地热异常又直接指向北约的废弃秘密站点!
这绝不可能再是巧合!
“奥丁资本”对纳米材料的异常兴趣、“星尘钻石”那诡异“规整”的同位素富集、还有这冰盖下疑似人工遗迹的规则热源……这些散落在全球各地、看似孤立的异常点,此刻被一条无形的、冰冷的线索强行串联起来,共同指向一个隐藏在历史尘埃、冰雪覆盖和浩瀚星空背后的巨大秘密!
“程总?您还在吗?有什么发现吗?”视频那头,陈墨的声音带着疑惑传来。
程长赢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重新开启音频,声音听不出丝毫波澜:“陈墨,立刻以最高优先级,重新全面评估斯图尔冰川试验区的长期安全性。在彻底弄清那地热异常的确切成因及其潜在风险之前,‘冰盖修复计划’的首次大规模环境释放试验无限期推迟。另外,动用一切可用的、绝对隐蔽的技术手段,在不引发任何国际关注的前提下,秘密调查那个北约废弃站点‘冰眼’的所有历史档案,特别是关于其冰下工程尝试和地质勘探的详细技术报告。我要知道,他们当年到底在冰层下面碰到了什么,又埋下了什么。”
“明白!我立刻去办!”陈墨虽满心疑惑,但执行命令毫不含糊。
视频会议结束。程长赢独自站在套房的落地窗前,窗外是达沃斯静谧的雪山夜景,灯火璀璨,宛如童话世界。但他却感到自己正站在一座巨大冰山的边缘,脚下是深不见底、暗流汹涌的寒冷深渊。
“生态赎罪券”的惊天构想,赢得了国际舞台的满堂喝彩,为长赢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和声誉。
但他却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仿佛又一次在无形之手的引导下,触碰到了“衔尾蛇”或其背后那庞大阴影真正核心的秘密。
他们推动国际舆论逼长赢购买“赎罪券”,是真的关心全球气候,还是……想借环保之名,将长赢的资金、技术和注意力,引向这片埋藏着北约冷战时期废弃秘密的万年冰原?
保护冰盖,是为人类赎罪。
但若这厚重冰层之下,封印着某个源自冷战铁幕、足以引发全球性灾难的潘多拉魔盒呢?
那么这张耗资百亿的“生态赎罪券”,最终赎的,究竟会是谁的罪?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