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昂?工艺复杂?
程长赢眼中猛地爆射出骇人的精光!现在的基础建材价格已经被恶意炒上了天!相比之下,前世那点所谓的“高昂成本”,简直不值一提!而且,如果能以雷霆手段,将这项技术迅速产业化……
一个石破天惊、堪称疯狂的破局计划,瞬间在他脑海中清晰成型!
“孙毅!”程长赢猛地转身,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斩断一切的决绝,“立刻!动用集团一切资源和人脉,锁定那家取得纳米自修复材料突破的研究联合体!找到他们的核心负责人!我要在二十四小时内,见到项目首席科学家!记住,是不惜一切代价!”
他紧接着按下内线:“晚晴!你配合孙总!调动我们所有能调动的媒体力量,线上线下全渠道预热!造势!核心主题——‘长赢集团战略投资下一代建材革命,全球首条纳米自修复智能建材生产线即将震撼问世!’声势要铺天盖地!要让整个资本市场、整个建材行业都知道,传统建材依靠信息不对称和垄断获取暴利的时代,即将被我们终结!”
命令如同飓风般席卷整个长赢集团。孙毅和晚晴虽然内心震惊于这个计划的“天马行空”,甚至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对程长赢近乎本能的信任和高效的执行力让他们没有丝毫犹豫。长赢这艘巨轮,再次调转航向,朝着一个充满未知风险的科技蓝海全速前进。
长赢的能量和效率是恐怖的。不到二十小时,一架私人飞机降落在临海国际机场。来自西北某国家级材料研究中心的郭淮安教授,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眼神却锐利如鹰的老者,被直接请到了长赢总部顶层的战略会议室。
郭教授显然对资本的热情保持着学者的审慎和距离。当他听完程长赢关于巨资投入、要求在一个月内实现纳米自修复材料规模化量产的提议时,他眉头紧锁,连连摇头。
“程总,我理解您面临的商业压力。但科学研究有其客观规律,产业化更非儿戏。”郭教授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我们的技术虽然在实验室环境下取得了原理性突破,部分性能指标甚至超越国际同类研究,但距离大规模、稳定、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还有诸多难以逾越的鸿沟!生产线设计、核心设备定制、工艺参数优化、批次稳定性控制……每一项都需要时间、需要反复试验!短期内实现量产?这不可能!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冒进!”
“郭教授!”程长赢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指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城市轮廓,“您看到的每一栋建筑,都离不开钢筋水泥。但现在,有人想用金融的绞索,勒死这些建筑的建造者!”他示意孙毅将一沓最新的期货行情报告和几家大型建材供应商的“停产检修”公告放到郭教授面前。
郭教授拿起报告,看着那如同火箭般蹿升的价格曲线和那些措辞雷同的公告,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这不是正常的市场调节!这是一场针对实体产业的、有预谋的金融猎杀!”程长赢的声音带着沉痛的力量,“长赢如果倒下,还会有无数家地产企业、建筑公司成为下一个猎物!我们需要您的技术,不是为了攫取超额利润,是为了打破垄断,是为了给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杀出一条生路!长赢愿意倾尽所有资源,承担所有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您只需要告诉我,如果抛开所有常规流程,用最快的速度、最强的资源进行堆叠式攻关,不计成本,只求突破,量产第一批可供实际工程验证的合格产品,最短需要多久?”
郭教授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企业家眼中燃烧的火焰和那份沉重的行业责任感,又看了看报告上那触目惊心的价格曲线。良久,他眼中属于科学家的那份执着和挑战精神被点燃了。他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如果……如果真的不计成本,采用最顶级的定制化设备空运组装,多线并行优化工艺流程,集中全国最顶尖的工艺工程师进行饱和式攻关……或许……或许二十五天内,可以搭建一条中试级别的生产线,产出第一批……可供严格测试和初步工程应用的样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十五天?样品?”孙毅失声惊呼,脸色发白,“程总,期货市场的逼空就在眼前,现货价格一天一个样,我们根本等不了二十五天啊!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们不需要立刻拿到产品!”程长赢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如同棋手看到绝杀一步的锐利光芒,“我们只需要‘预期’!只需要‘信心’!期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