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将众人的影子映在沙盘上。李二郎正汇报黑山城后续动向:“哈桑已确认粮车所载为铁料,辽军将铁料运至黑山城西侧的‘冶铁坊’,目前尚无增兵迹象,” 他指着沙盘上的冶铁坊位置,“已加派五十名斥候监控,一旦有异常,立刻传信。”
王晏之补充农具分发情况:“六州秋收区已全部收到改良农具,共分发五千三百套,超出计划三百套,主要是帮老弱农户代领的,” 他顿了顿,“各秋收区都派了工匠驻点,随时帮农户修理农具,确保秋收不受影响。”
范仲淹最后看向窗外,夜色中的燕云一片宁静,只有远处秋收区的火把还在闪烁。“黑山异动虽需警惕,但秋收才是当前重中之重,” 他说,“要确保颗粒归仓,让百姓们在冬天来临前,都能吃上新粮。”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黑山城的监控哨,周峰仍在观察冶铁坊的动静,远处的烟囱已升起淡烟;蓟州的秋收区,早起的农户已开始新一天的收割,割麦刀划过麦秆的声音在晨雾中此起彼伏;居庸关的城楼上,李二郎正望着边境线,手中的情报册上,“无进一步异动” 的字样格外清晰。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在金黄的麦田上。汉契农户的身影在田间交织,改良农具的效率不断显现,储备窖的麦粒日渐增多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秋天,也是治理成果落地生根的季节。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所有人都在为丰收与安宁努力,而这份努力,正让燕云朝着 “安稳繁荣” 的目标,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这场黑山异动应对、改良农具分发与秋收开镰,是燕云治理从 “准备阶段” 全面转入 “实战阶段” 的关键转折。它将边境安全的动态防御、农业生产的工具保障、民间融合的协作模式完美结合,证明了 “以稳保产、以产安民” 的治理逻辑。在所有人的共同守护下,燕云的秋天不仅有丰收的喜悦,更有长治久安的希望,为大宋北疆的发展,书写下崭新的一页。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