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72章 黑山侦情与农具改良

第472章 黑山侦情与农具改良(2/2)

行地捡,不遗漏一株,很快,周小郎的竹筐也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张三围坐在沙盘旁,讨论黑山城情报与秋收筹备情况。“黑山城的布防已摸清,守军五千人,粮草十万石,运粮通道一条,” 李二郎指着沙盘上的黑山城,“咱们要在运粮通道附近设个临时哨卡,派五人值守,监视辽军的运粮动向,一旦有异常,立刻传信。”

    张三汇报农具改良进展:“已改良割麦刀两百把,脱粒木枷五十副,扬谷扇车十台,” 他指着沙盘上的作坊位置,“接下来要加快生产,预计五日内能完成五千把割麦刀、两千副木枷的改良,足够秋收使用。” 王晏之补充道:“互助培训已完成,农户们都掌握了分工流程,防雨棚也搭建完毕,共五十座,分布在各个秋收区,确保下雨不影响秋收。”

    范仲淹最后总结:“黑山城的情报很重要,要密切监视,防止辽军袭扰;秋收筹备要加快,确保所有物资、工具、人员都到位;还要继续推动汉契互助,让秋收成为融合的契机,” 他顿了顿,“燕云的秋收,不仅要丰收,还要让百姓们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这比粮食更重要。” 众人纷纷赞同,沙盘上的燕云地图,在油灯的映照下,仿佛充满了秋收的希望。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蓟州城。工匠作坊里,张三和工匠们还在赶制改良农具,火把的光芒照亮了一张张专注的脸庞;互助培训场旁,农户们已开始清理晾晒场,准备迎接秋收;边境的临时哨卡,值守士兵已到位,正警惕地观察着黑山城方向。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生机勃勃。侦查队带回的情报为边境防御提供了保障,改良的农具为秋收做好了准备,互助的农户们充满了干劲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夏天,也是从夏收向秋收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所有人都在为秋收的丰收与边境的安宁努力,这正是大宋北疆长治久安的最好保障。

    这场黑山城侦查、农具改良与互助培训,是燕云治理从 “筹备” 向 “实战落地” 的关键一步。它将边境安全的情报获取、农业生产的工具保障、民间融合的互助机制紧密结合,形成了 “侦情固边、改具促产、互助融民” 的完整链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云已迈入 “安稳发展、全面丰收” 的新阶段,成为大宋北疆一颗璀璨的明珠,书写着民族融合与边疆繁荣的崭新篇章。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