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67章 巡查返程与新荒播种

第467章 巡查返程与新荒播种(2/2)

走哪都能有个舒服的落脚点。”

    黄昏的余晖渐暗,第一支商队抵达榆关补给站。正是从汴京来的赵和,他刚从榆关卖完笔墨纸砚,听说补给站今日完工,特意来体验。“张师傅,这补给站建得真好,” 赵和走进仓库,查看自己存放的十匹丝绸,丝绸用油纸包着,没有受潮,“以后走商道,再也不用怕货物没地方放了,也不用怕伙计生病没人看。” 张三让人给赵和端来热水,又领着他参观马厩,赵和的战马已被牵到马厩,正吃着干草,不时抬头嘶鸣,像是对新环境很满意。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围坐在沙盘旁,李二郎正汇报边境巡查的情况:“三日巡查,共经过五个哨卡,发现辽境牧民蹄印三处,均无异常;给守兵送去草药十包,补充干粮二十斤;还标记了两处适合设临时哨卡的地点,已记录在日志里。” 范仲淹接过日志,仔细翻阅,不时点头:“首次联合巡查很成功,说明汉契联防是可行的,以后每月都要坚持,还要扩大巡查范围,确保边境万无一失。”

    王晏之则汇报了新荒播种的情况:“五万亩荒地已全部播种完毕,共使用晚粟种十五万石,农技师们会定期巡查苗情,确保出苗率;农户们的积极性很高,还有不少人申请明年再开垦新荒地,预计明年能再扩种三万亩。” 范仲淹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粮食是根本,新荒播种得好,明年燕云的粮食就能自给自足,不用再从中原调运,这是大好事。”

    李二郎又补充了榆关补给站的情况:“张三师傅已验收完毕,今日已接待第一支商队,反响很好;接下来要培训补给站的工作人员,包括仓储管理、草药存放、马匹照料,确保运营规范。” 范仲淹点头,对三人说:“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不过燕云的治理还远没结束,接下来还要筹备秋收、完善联防机制、扩大互市规模,咱们得一步一个脚印,让燕云真正成为大宋稳固的北疆。”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边境的巡查队伍已安全返回居庸关,队员们正在向家人报平安;新荒播种区的农户们已开始巡查苗情,陈老栓蹲在田边,轻轻拨开泥土,期待着种子早日发芽;榆关补给站的工作人员已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周平(从居庸调派来的)正在登记新到的商队信息,动作熟练,与在居庸时一样认真。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生机勃勃。边境的界碑在阳光下矗立,新荒地里的种子孕育着希望,补给站的商队络绎不绝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治理成果不断积累的开始。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汉契百姓携手守护边境、播种希望、服务商旅的场景,正是燕云长治久安的最好证明,也为大宋北疆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巡查返程、新荒播种与补给站验收,是燕云治理从 “阶段推进” 向 “成果沉淀” 的关键一步。它将边境安全、农业生产、商业流通三大领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证明了前期规划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云已从战乱后的恢复阶段,稳步迈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大宋北疆一颗璀璨的明珠,书写着民族融合与边疆繁荣的崭新篇章。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