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64章 苗情巩固与融俗全域

第464章 苗情巩固与融俗全域(2/2)

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昏的余晖渐暗,第一支受益的商队抵达补给站。掌柜赵和看到热水和干粮,激动得连连道谢:“以前走商道,渴了只能喝冷水,饿了啃硬饼,现在有热水喝,有热粥吃,还有地方休息,太方便了!” 他让人将马匹牵到马厩,又让车夫去修车队检查牛车,自己则坐在茅草棚里,喝着热粥,脸上满是满足。“以后这条商道,肯定会越来越热闹,” 赵和对李二郎说,“我下个月要多带些货来,顺便把家人也带来看看燕云的变化。”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围坐在沙盘旁,复盘当日的苗情复查、融俗会与补给站建设。“苗情全域稳定,各州县已开始推广咱们的防治经验,” 王晏之指着沙盘上的垦荒田,“预计下月中旬,所有苗株都能进入快速生长期,秋收有保障了。”

    李二郎补充道:“黑石补给站已投入使用,接下来要在居庸关、榆关再建两个,” 他指着商道路线,“三个月内实现商道补给站全覆盖,让商队走得安心、舒心。” 范仲淹最后说:“融俗会已在三州落地,下个月要覆盖燕云全域,” 他顿了顿,“还要在融俗会中加入‘春耕表彰’,奖励种田能手、互助模范,鼓励更多百姓参与到燕云建设中来。”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垦荒田上,农户们已开始浇水,青苗在晨雾中舒展;涿州的融俗会场地还留着欢乐的痕迹,孩子们的玩具散落在广场上;黑石补给站的茅草棚里,早起的商队已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继续前行。盟防队员们则在商道上巡逻,马蹄踏过晨露,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欣欣向荣。苗株茁壮,百姓和乐,商道繁忙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治理成果全域深化的开始。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汉契百姓同心协力、共建家园的场景,正是大宋北疆长治久安的核心密码,也为后续的繁荣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场苗情巩固、融俗全域与商道补给建设,是燕云治理从 “单点突破” 向 “系统推进” 的关键一步。它将农业生产、民族融合、经济流通三大领域紧密联动,形成了 “以产促融、以融兴商、以商保产” 的良性循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云已从战乱后的疮痍之地,蜕变为充满活力的宜居家园,为大宋北疆的稳定与繁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