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58章 秋粮督收与居庸御匪

第458章 秋粮督收与居庸御匪(2/2)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张三围坐在沙盘旁,复盘当日的居庸关御匪与秋粮征管。“秋粮已征收五十万石,其中三十万石作为边军粮,存放在榆关、居庸关的粮窖,二十万石作为百姓储备粮,分储各州,” 王晏之指着沙盘上的粮窖位置,“按每日五百石的消耗,足够边军吃半年,百姓也能应对冬季的粮荒。”

    李二郎补充道:“抓获的三百名盗匪,已查明有五十人是萧挞凛残部,其余是草原流民,” 他指着沙盘上的黑风洞,“已派人封锁洞口,还在周边设了暗哨,防止再有盗匪聚集。另外,耶律帖木儿送来情报,说草原上还有几股盗匪,咱们得加强边境巡逻,防止他们袭扰商队。”

    张三则汇报了织锦外销的进展:“已与汴京、江南的十家商栈签订协议,每月外销八百匹织锦,能为燕云带来五千两白银的收入,” 他指着沙盘上的商道,“这些收入可用于修建驿道、改良农具,还能补贴贫困农户,形成‘产 - 销 - 补’的良性循环。”

    范仲淹最后总结:“接下来要重点做三件事:一是加快涿州、易州的水渠修建,确保明年春耕能用上;二是扩大联防队规模,邀请更多辽境部落参与,构建‘全域联防’体系;三是在丝绸坊开设‘织锦培训班’,招收汉契青年学习织锦技艺,让更多人能靠手艺谋生。” 众人纷纷赞同,沙盘上的燕云地图,在油灯的映照下,仿佛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 “繁荣画卷”。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幽州。蓟州的收粮点已开始向农户发放新麦种,百姓们捧着麦种,脸上满是对明年的期待;居庸关的守军们已踏上巡逻路,马蹄踏过晨露,守护着关隘的安宁;幽州的丝绸坊里,织娘们已开始新一天的劳作,织机的声响在晨雾中回荡,与远处的鸡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祥和的太平景象。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欣欣向荣。金黄的稻田里,农户们还在收割;居庸关的城楼上,守军们正擦拭武器;幽州的商栈外,驮着织锦的牛车已准备出发,朝着汴京方向前进。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丰收季,也是大宋北疆治理成效的最好见证。

    这场秋粮督收、居庸御匪与织锦外销,是燕云治理从 “建设” 向 “收获” 的重要过渡。它证明,边疆的长治久安不仅需要基础建设的支撑,更需要成果的巩固与价值的输出。在范仲淹、王晏之等人的带领下,在汉契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燕云正以 “粮足、边安、业兴” 的姿态,成为大宋北疆最耀眼的明珠,书写着民族融合与边疆繁荣的新篇章。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