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49章 易州攀险与燕云互市

第449章 易州攀险与燕云互市(2/2)

刻让人草拟《燕云互市令》,派快马送往各州。同时,他让人传召王阿福,让他从泗州调运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支援互市坊 —— 泗州的丝绸质地好,茶叶是淮南名茶,瓷器是景德镇的青瓷,都是燕云百姓急需的商品。

    王阿福此时正赶着牛车,载着第一批互市商品,赶往幽州。午间的阳光晒得路面发烫,牛车上的丝绸用油纸包着,瓷器则用稻草裹着,防止损坏。他刚到幽州城外,就看到百姓们在互市坊的选址处忙碌 —— 工匠们在搭建交易棚,士兵们在划分交易区域,归降的契丹人百姓则在打扫路面,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王大人,商品送到了!” 王阿福跳下车,掀开帆布,露出五颜六色的丝绸和精美的瓷器。

    王晏之笑着迎上来:“太好了!明日就是初一,刚好能赶上第一次互市。” 他让人叫来几名契丹人百姓代表,让他们查看商品:“这些丝绸可以做衣服,茶叶可以泡水喝,瓷器可以装东西,你们看看喜欢吗?” 契丹人代表耶律娜捧着丝绸,激动地说:“这丝绸比辽境的好太多了,咱们以前都买不到这么好的东西!”

    黄昏的风渐渐起了,吹得幽州城的 “宋” 字旗猎猎作响。互市坊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 交易棚搭了五十个,每个棚子上都挂着 “公平交易” 的木牌;公平秤放在互市坊中央,由汉人、契丹人共同看守;士兵们在互市坊四周巡逻,确保交易安全。百姓们围在互市坊外,有的在讨论要卖什么商品,有的在期待明日的交易,整个幽州城都充满了热闹的氛围。

    易州城内,哈桑也在筹备互市坊。他让人将辽军的一处废弃营房改造成交易棚,还从幽州调运了一批丝绸、茶叶,分给贫困的百姓,让他们也能参与互市。“大家放心,互市坊不收赋税,你们可以把家里的皮毛、草药拿来卖,换些丝绸、茶叶回去。” 哈桑对着百姓们说,契丹人百姓们纷纷点头,有的还回家收拾商品,准备明日去互市坊交易。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王晏之正在写《燕云互市奏疏》,详细阐述互市坊的设置、商品种类、交易规则,准备送往汴京,请求朝廷批准推广。“互市不仅能促进经济,还能化解汉契矛盾,” 王晏之在奏疏中写道,“只要两族百姓能友好相处,燕云才能真正安定,北伐才能彻底成功。”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互市坊外,百姓们已早早等候 —— 汉人百姓带着丝绸、茶叶、瓷器,契丹人百姓带着皮毛、草药、马匹,还有归降的辽兵们,也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准备参与交易。辰时,互市坊正式开放,百姓们涌入交易棚,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汉人、契丹人百姓并肩挑选商品,脸上都带着笑容,晨雾被热闹的氛围冲散,露出温暖的阳光。

    王阿福站在互市坊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 —— 他从泗州运来的商品很受欢迎,丝绸、茶叶很快就卖出了大半,百姓们还围着他,问下次什么时候再运商品来。“大家放心,我下个月还来,会带更多的丝绸、茶叶,还有泗州的耐盐禾种,” 王阿福笑着说,“咱们一起努力,让燕云的日子越来越好。”

    易州的互市坊也热闹非凡。哈桑带着士兵们维持秩序,看到汉人、契丹人百姓友好交易,心里格外高兴。耶律娜用自己的皮毛换了一匹丝绸,还买了一包茶叶,笑着对哈桑说:“将军,谢谢大宋,让我们能过上好日子。” 哈桑点头:“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燕云会越来越繁华。”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祥和。从易州的攀险破城,到燕云互市的开启,北伐军不仅用武力收复了失地,更用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赢得了民心。归降的辽兵们融入大宋,百姓们积极参与互市,工匠们忙着打造商品,民夫们运送物资 —— 整个燕云,都在朝着太平盛世的方向前进。

    这场易州攻坚与燕云互市,是燕云光复的重要里程碑。它证明,收复失地不仅需要强大的武力,更需要智慧的治理;不仅要让土地重回大宋版图,更要让不同民族的百姓和谐共处。而在王晏之、李二郎、哈桑等人的带领下,燕云的光复事业正一步步走向圆满,大宋的北伐目标,也即将实现。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