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州的耐盐禾幼苗长出了第三片真叶,叶色由黄转绿,更加厚实。张三让人测量幼苗的生长速度,用竹尺量出株高,比昨日增长了两分:“这长势不错,” 他在日志上记录,“照这样,月底就能分蘖了,” 农人们看着嫩绿的真叶,仿佛看到了沉甸甸的稻穗。
傍晚的天空出现了彩虹,横跨在泗州的沼泽地上。李四带着村民清理野慈姑田里的残枝败叶,这些落叶被堆在田埂上,将来沤制成肥。“这落叶里有养分,” 他用脚踩着落叶压实,“还能改良泥土,”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野慈姑的叶片泛着金光,像一块块绿色的宝石。
夜深了,张三和李四在驿馆相遇,交流着两地的管护经验。张三说濠州的除草和追肥效果明显,李四说泗州的防虫和排水措施得当。“按这势头,” 张三感慨道,“秋收时淮西的新粮肯定能丰收,” 李四点点头,从包里掏出一张画着耐盐禾和野慈姑的图:“我打算把这两种作物的管护要点画成图,让村民们看得更明白。”
窗外的月光照亮了淮西的田野,耐盐禾和野慈姑的幼苗在夜色中静静生长。它们经历了春雨的滋润,也经受了晴日的考验,在农人们的精心管护下,正积蓄着力量,等待着茁壮成长的那一天。而那些忙碌的身影,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农技师,还是当地的村民,都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着希望,用汗水浇灌着未来的丰收。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