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导演:煤老板的审美你别挑 > 第689章 放映会2

第689章 放映会2(1/2)

    《寄生虫》媒体首映会能有如此阵仗,除了戛纳官方对周游的电影抱有期待之外,这些到来的嘉宾们,国际电影人们同样也是如此,想要看看这位年轻的欧洲三大大满贯导演到底这次给他们带来了一部怎么样的电影。

    大荧幕上出现的第一个画面,便是在崔家地下室由内往外拍的镜头。

    由顶部像是电风扇的半拉外罩,加上麻绳和夹子组成的晾衣架上面挂着几双洗干净的袜子,窗子上面没有窗帘,意味着这家人对外界来说根本没有什么隐私。

    他们不在乎,外面的人更加不在乎蜗居在地下室之中的这一家人。

    阴暗、逼仄、肮脏的环境只用了一个镜头就向所有的观众展示出来,让大家瞬间明白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环境。

    到场的电影人大多数都在水准之上,最起码他们的阅片量是有保障的,简单的一个开头镜头,他们看到的远远不止是这些。

    镜头没有移动,但此刻挂在晾衣架上面的袜子在画面左边,窗子后面街道外的景象其实是散焦状态,不注意看根本注意不到,这也是导演为了表达自己的重点刻意设计出来的。

    观众们此刻的注意力被窗外移动的车辆吸引,车子与行人进行了简单的互动,就是推着推车的行人为车子让了一下路,只是简单的一个动作足够让观众们的注意力顺利过渡到右边。

    与此同时,右边的磨砂玻璃窗户上浮现了“寄生虫”的字样,将观众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画面的右边。

    已经有人开始在心中惊叹了。

    简单的一个镜头,画面分成了三个部分。

    最左边的衣架,画面中间窗子外面胡同的景象,最右那个边的磨砂玻璃。

    周游先是用一个移动的车子对观众进行视觉引导,紧接着轻微调节画面转移焦点,让大家的视线从左边顺利过渡到中间,最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最右边玻璃上的片名。

    是巧合么?

    毕竟窗外行人和车子的移动可能是随机的。

    不少人心中这么想,可他们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周游再次用镜头语言回答了他们的疑问,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来自导演的精心设计,从这部电影的开始,你们的视觉、听觉以及思想全部都要交于我手,被我牢牢控制。

    随着右侧玻璃上面的片名渐渐隐去,此刻画面逐渐归于平静,如果没有新的刺激点出现,观众的视觉感官就很容易陷入迷茫和疲劳。

    霎那间,外面行驶过一辆白色面包车。

    它重新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也遮挡大家的向外看的视野,再次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走,不再注意房间内布景和信息,而是透过那扇狭窄的窗子向外看去。

    画面也再次调节,对焦点从袜子转移到了处于中间位置的胡同。

    这就是电影画面的呼吸感。

    窗外阳光明媚,偶尔能看见忙碌的人们,至此,电影的基本环境就已经交代清楚了,包括导演要介绍给他们的主题元素比如气味,比如环境是在地下室,又比如片名都已经介绍完毕,并且它的节奏并不拖沓。

    那么把这些都介绍完毕,又再次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窗子外边,新的刺激点自然也就紧随而来。

    一个人骑着一辆自行车经过车子外面,同时按响了车子的车铃。

    这时,原本固定的镜头终于开始缓缓下越摇,玩手机的蒋奇明出场。

    那骑自行车的人就像是一个舞台上的幕布,当导演把所有开始前的信息交代完毕之后,幕布也需要落下,它就是起到如此一个效果。

    而蒋奇明所处的位置居右朝右,同时也在上面忙碌的人们之下,暗示了他如今所处的位置。

    至此,时间、地点和人物全部出现,就是开场几秒钟的镜头而已,而且大部分时间还是固定镜头,周游只是通过简单的构图和几辆运动的车子就交代完了这一切。

    短短的镜头将导演的功力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他跟大多数导演在单纯技法上面的差距,根本涉及不到结构、叙事、色彩和故事等等其他方面。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在国际上受到如此追捧和青睐,是国内那些看起来票房比他差不了多少,甚至单部电影票房比他还高的导演达不到的水平。

    电影第一要务是把故事给讲清楚,可好电影却不是拿来一些热点梗,加一些搞笑元素和并不高明的反转,把这些融合起来掺杂在故事当中就叫好电影了。

    现场能做到管中窥豹的人并不在少数,看懂了周游开场这个镜头设计之巧妙,也就是如今他们所在的现场不能鼓掌,不然一些人高低会忍不住为他送上自己的掌声。

    黑暗中,廖凡听到旁边坐着的贾樟柯叹了口气,不自觉的转头看了他一眼,只见贾樟柯满脸的惊叹,惊叹之中又带着一丝恼怒和不解。

    他自然看懂了这个开头,也惊叹于周游的设计,至于恼怒...

    应该是恼怒自己同样被国内誉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大师,怎么就拍不出这种镜头,他想不明白那个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