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亚冬自己工作室的专业录音棚,Neumann U87话筒、Apogee Ad\/dA转换器等设备一应俱全,能确保人声的清晰度与动态范围。
“因为景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计划采用分段录制的方式。”一进门,张亚冬就对常继虹说道。
“没问题,亚冬你是专业的,你眼看着弄。”常继虹当然知道张亚冬这么跟她说不是为了询问她的意见,只是一种尊重,但自己要识趣。
“那景恬,你先走一遍。不用紧张,我们还没开始正式录,你就正常唱一遍,不管好坏都不要停,完整过一遍。”
张亚冬没有拖拉,直接按照既定好的程序还是走。
不过,当景恬第一遍唱下来,张亚冬就有些皱眉了。
原本经验不足和音色一般的缺点,张亚冬是有预料的,但是这次完整过了一遍,他还发现了景恬的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气息不足。
不过还好,干了这么多年的制作人,什么样的歌手都见过,景恬只算普通人而已,没啥大不了的。
当然,他这里想的普通人,只是针对专业歌手而言,在业余层面,景恬还是算不错的,至少唱得基本都在调上。
“这样,景恬,我们用‘短句录制法’,将每句拆解为2-4小节分段录制。”
这是张亚冬的无奈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景恬因为缺乏经验而唱长段落导致的疲劳和走音,这也是新人或者业余选手录音时常采用的方式。
开始录制后,果然问题不断。
“景恬,太急了,副歌部分,在进入前预留换气空间。来跟我学,就这样,我们用腹式呼吸、换气。”
也许是面对着小女生,张亚冬还是很有耐心的,认真地指导景恬。
而且,每次录制结束一段,张亚冬必强调“非常不错,再来一遍”,既避免景恬挫败感,又通过重复优化细节。
“这句有点飘,我们像聊天一样唱出来。”
面对景恬这个新兵蛋子,张亚冬也刻意避免使用如音准偏移专业术语,而是代之以一些普通人能听得懂的通俗指令。
很快,时间就这样在一字一句中飞速流逝,不觉,一周过去了,景恬的录制工作也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张亚冬的后期制作和混音处理了。
不过这首歌以简洁的风格为主,这方面的工作并不算多。
张亚冬只是使用使用Auto-tune微调音准,但保留部分如换气声之类的气息声,以增强真实感。
而且,针对景恬声压不足的问题,在混音时提升中频突出人声穿透力。
与此同时,林枫办公室。
“巍然,这是我写的一首歌,已经交给景恬录制了。我计划作为《初恋这件小事》的推广曲。”
说着,林枫将一张写着歌曲的单行谱纸递给李巍然。
其实,林枫改编过的《小幸运》这首歌,也非常适合作为《初恋这件小事》的片头\/片尾主题曲,甚至兼作插曲都没问题。
只是林枫想起来的时候,《初恋这件小事》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也就没必要再折腾了,宣传推广曲也不错,至少曝光度更高。
“你写的?”李巍然有些惊讶地接过林枫递过来的一张纸问道。
“我去,你这家伙什么眼神,还能不能好好说话?”
李巍然连忙满脸堆笑地摆摆手道:“没没,就是好奇,单纯好奇而已。”
说完,直接看了起来。
一般而言,但做导演的,都是有些音乐素养的,看歌曲还是没问题。
“真是你写的?”好一会,李巍然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着林枫。
“你在用这么眼神,信不信我抽你。”林枫那个气啊,这厮不是什么好人。
“嗨,别生气,开个玩笑。知道林大导演多才多艺。”
李巍然大笑着说完,然后又一顿,“不对啊,这个事你直接交给宣发部门办就行啦,用得着专门找我吗?”
林枫刚刚严肃的脸又变了,看起来和蔼可亲不少,说道:“这不是想让我们的李导演亲自操刀,拍一个宣传mV嘛。”
“得,原来在这等着我呢。行吧,我想想看。”
“其实也不用太复杂,就是拍几个景恬,然后将电影中的一些吸引人的画面剪辑到mV里,这个歌曲的最主要目的还是宣传。”
林枫又嘱咐了一句。
这种宣传曲更侧重的是传播性和话题性。
作为前期营销的钩子,通过歌曲吸引年轻群体这个《初恋这件小事》的目标受众,提前为影片预热。
借助歌曲的传播性,扩大影片的曝光范围,形成病毒式传播,强化观众对影片的期待。
事情的推进非常顺利,一周后,张亚冬那里就拿出了《小幸运》的母带,而李巍然也想好了mV的拍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