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冬天人的胃口特别好,炖肉、红烧肘子、腊味拼盘,都是饭桌上的常客。这些食物虽然暖身,吃多了却容易觉得胸口发闷、嘴里发腻,这就是中医说的"食积"。而萝卜里的淀粉酶就像个勤快的清洁工,能帮着分解肉类里的脂肪和淀粉,让肠胃轻松些。有回张伯的小孙子吃了两块红烧肉,晚上说肚子胀,他就把萝卜切丝煮了碗水,加了点白糖,小孙子喝下去没多久,就说舒服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守护呼吸之畅
北方的冬天不仅冷,还特别干燥。暖气房里待久了,鼻子干得像要冒火,喉咙也痒痒的总想出痰。这时候,张伯会把萝卜切成薄片,撒点盐腌十分钟,挤去水分后拌上香油和醋,当作佐餐的小菜。"萝卜能润肺化痰,生吃更有劲儿。"他说自己年轻时在煤矿上班,冬天总咳嗽,就常吃生萝卜,"比吃药舒坦多了。"
萝卜里的芥子油带着点辛辣,吃下去能刺激呼吸道,让痰更容易咳出来。有经验的老人还会把萝卜切成小块,加冰糖煮水,放温后给孩子喝,对付冬天的干咳特别管用。清代的《随息居饮食谱》里就说萝卜"润肺化痰,祛风涤热",看来古人早就发现了它的这个好处。
助力脾胃运化
小寒过后,张伯会用萝卜炖牛肉,说要"补一补"。但他从不只炖肉,总在汤里加些萝卜、山药这些素菜。"冬天脾胃就像个懒汉,得给它搭把手。"萝卜里的膳食纤维就像小刷子,能帮着肠胃蠕动,把积在里面的东西排出去。有回邻居家的孩子吃了太多零食,不爱吃饭,张伯就教她把萝卜擦成丝,和面粉、鸡蛋调成糊,煎成小饼,孩子觉得香脆,不知不觉就吃了两块,第二天胃口就好了。
水分与滋养的仓库
冬天人总忘了喝水,可萝卜里94%都是水分,吃萝卜就像在给身体补水。而且它还带着维生素C、钾这些好东西,冬天蔬菜水果少,多吃点萝卜,能帮着提高抵抗力。张伯冬天很少感冒,他说自己的秘诀就是"三天两头吃萝卜",有时候做萝卜丸子,有时候用萝卜干炒腊肉,换着花样也吃不腻。
萝卜的百变风味
市场上的萝卜五花八门,吃法也各有讲究。白萝卜耐炖,和排骨、牛肉一起煮,能把肉香吸得足足的,炖到软烂时,入口即化,最适合老人孩子吃;青萝卜更脆,生吃像水果,天津人喜欢用它蘸酱,说"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心里美萝卜红瓤脆甜,切丝凉拌,撒上香菜和芝麻,又好看又爽口,能给油腻的冬日餐桌添点亮色。
有回张伯的女儿从城里回来,带了盒沙拉酱,他就把心里美萝卜切成条,蘸着沙拉酱吃,说:"这洋吃法也不错,就是不如咱老祖宗的糖醋拌法对胃口。"
三、 夏日良伴:姜的温热守护
立夏过后,菜市场的角落里就冒出了嫩姜的身影,带着浅棕色的芽,裹着薄薄的皮,看着就鲜嫩。卖菜的阿姨会吆喝:"新上市的子姜,腌着吃、炒着吃都成!"到了三伏天,老姜也摆上了摊,皱巴巴的表皮下,藏着一股子辛辣的劲儿。
温煦内在之阳
李婶夏天做饭总少不了姜。早上煮面条,她会切几片姜爆锅,再加水下面;炒青菜时,姜末是必备的调料;就连做凉拌黄瓜,也得滴几滴姜汁。"天热总想吃凉的,冰啤酒、冻饮料、凉菜,吃着过瘾,可脾胃受不了。"她说有年夏天,儿子连着吃了三晚冰镇西瓜,拉了两天肚子,后来她用生姜煮水,加了点红糖,让儿子趁热喝,喝了两回就好了。
生姜里的姜辣素就像个小火苗,能给脾胃添点暖意。夏天在空调房待久了,肩膀发僵、膝盖发冷,喝杯姜枣茶,就能觉得那股寒气慢慢散了。李婶的儿媳妇是白领,天天在空调房上班,她就给装了瓶姜末,让儿媳妇泡水喝,"比贴暖宝宝管用"。
化解湿浊之困
南方的梅雨季,空气潮得能拧出水,墙上都能长出霉斑。这时候人也跟着犯懒,头重脚轻,吃饭没胃口,李婶就做姜炒鸭。"鸭肉性凉,配上姜正好,能去去湿气。"她把老姜切成片,和鸭肉一起爆炒,再加点辣椒和啤酒焖煮,出锅时满屋都是姜的辛香,吃一口,辣得微微出汗,身上的困重感都轻了不少。
中医说"长夏多湿",湿气重了就像身上裹了层湿棉被,怎么都不舒服。生姜的辛香能让气血流动起来,把湿气赶出去。李婶还喜欢用生姜煮水泡脚,说:"晚上泡十分钟,浑身冒汗,睡得都香。"
提振精神之气
三伏天的午后,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