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乃公看穿了儒家的心肝脾胃肺,不然要真的学儒家吹捧的圣君做事,那乃公不是也早就完蛋了吗?”
叔孙通看到了这种局面,他已经摆好了姿势,这次聪明的抱住了脑袋。
打吧,打吧,反正我都习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怪祖宗不争气啊!
…………
此刻的齐桓公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似乎被后世子孙给嫌弃了。
他心里其实是不服气的。
于是在天幕中公开叫嚣:
“不就是有女闾700吗?我们齐国地域广袤,人口繁重,这么点人算什么?”
哦,昊天上帝啊!求求你别说话了!
管仲直接就想去捂齐桓公吕小白的嘴,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转移话题。
这个话题再谈下去的话,那只会招来更多人的谩骂和嫌弃。
但鲍叔牙可不想这么放过管仲和齐桓公。
他必须要跟这两个人切割!
他要让世人知道这些事情,跟他鲍叔牙是没有关系的,而且齐桓公这个蠢货,到现在还不明白管仲在干什么吗?
一个真正为齐国富强繁荣而出谋划策的人,怎么可能每一步都踩到相反的路线上去呢?
犯一次错,那可能是失误了,但次次错的都那么的凑巧,这他娘的就是控分啊!
鲍叔牙就急吼吼地在天幕中,为自己的好学生鸣不平:
“你们不能这么编排齐桓公,8万人能代表什么,有本事你说说8万人代表什么意义吧!”
李小白疯狂点头对对对,还是老师疼我。
8万人算个事吗?
根本就是不痛不痒!
…………………
(我服了,我是真服了,博主你必须要告诉他们8万人代表了什么意义!)
(其实我也想知道,数据是出来了,但数据还是需要分析的,博主现在是你展现技术的时候了。)
(我们现在都很想明白这个8万人他到底怎么来解读?)
对,这才是重要的问题。
陈勇很满意大家的态度,读历史就应该有这种精神。
为什么史书上要给你标注出来,非常精确的人口单位呢?
就是要让你们自己去做数据分析的。
这就跟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清楚,卫青霍去病打仗带领多少人一样,为什么要给你分析匈奴有多少兵一样,
不清楚这些东西,你怎么能够明白卫青霍去病在战争中的作为呢?他们对战争影响的权重呢?
【咱们现在就来看一看齐桓公时期8万从业人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比例!】
【首先要懂得这8万人的数据,就要清楚当时的人口数据,这8万人是多少人中的8万人?】
【从史料中可以得知,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意思是,齐桓公在他宫殿周围设置了七个坊市,是从事各种商业贸易经营的,而青楼就在这里。】
【也就说,这是都城的从业人口,而不是全国的从业人口。】
【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到了第2个问题,当时齐国都城有多少人呢?】
【他的户籍人口是多少呢?】
【这个也有非常非常精确的数据,因为管仲已经给你把数据统计得明明白白。】
【都城的人口,管仲把他叫作国人,他把国人分为了21个乡,其中工商乡有6个,中式乡15个】
【那么这21个乡有多少人呢?】
【管仲也给你说的明明白白,因为管仲所实行的叫做:轨里连乡制!】
【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
【按照这种设置,可以非常清楚的计算出,一乡有2000家,一家有五口人,合计1万人!】
【所以21个乡就是21万人!】
【也就是说齐国都城的国人有户籍人口21万人,而21万人,就有的从业者。】
【因此,咱们可以得出,齐国都城从业人口所占的人口比例就高达41.6%!】
【但你以为这是最终的人口比例吗?】
【不!不!不!】
【因为在户籍人口中,小孩子还是需要放进维度统计的,这是必须要剔除的,而未成年的小孩按照古代算法,10岁以下,不能婚配的小孩可能要占户籍人口的20%到30%。】
【咱们就按最少的20%算,21万人中,超过10岁的成年人,有能力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他只有16.8万!】
【而87,500的从业人员,其实就占了当时齐国都城的人口比例中的52%!】
【你们是不是觉得52%不多呢?】
【也才一半而已!】
【这是你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