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 第555章 广神征发110万打高句丽?错,是三百万!!

第555章 广神征发110万打高句丽?错,是三百万!!(2/4)

实上是,如果没有隋唐大运河来沟通炎黄所有的水系,就是成本之神唐太宗攻打高句丽时,他的劳役人数最少最少得翻一倍!】

    【因为在聚集粮草的时候,第1步是要把全国各地的粮草汇聚到前线!】

    【在没有出现隋唐大运河之前,这种汇聚的工作,粮草转运的工作都是靠着劳役两条腿走出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有了隋唐大运河就不一样了,劳役只需要把粮食运到各个水系的渡口,剩下的就交给了水运和漕运,这个效率节省了多少?你们可以自己想!】

    【而就算有这隋唐大运河,汉武帝也不可能做到跟唐太宗一样的效率,】

    【因为唐太宗是成本之神啊!他是最节省的打法,因为他是御驾亲征啊,他中间耗损的环节是非常少的。】

    【但汉武帝的打法是派出将军去打,然后征调粮草的工作都是其他人去做的,这期间会有非常大的耗损。】

    【那么,对于汉武帝这种不差钱的人来说,他如果征发劳役,应该怎么征发呢?】

    【咱们看另一个人你就明白了,这个人就是杨广!广神的打法,就是从汉武帝那里学的!包括微操也一样。】

    【杨广同样是打高句丽,他跟唐太宗的生产力水平一样,运输的粮草,转运的路线都是一模一样的,甚至进攻的路线都是一样的,可以说一比一复制。】

    【完全一样的情况下,杨广征发劳役的倍数是多少呢?】

    【很多人以为杨广攻打高句丽的时候,用的是110万人!】

    【我只能说一句,你们完全就没有读过史书,这就是扯淡!】

    【用一句话怎么说来着,营销号黑杨广,你们都不会黑!黑不到点上。】

    【如果读史书的话,就不会说出如此可笑的话。】

    【110万多了吗?】

    【是少了!】

    【太少了!】

    【少的比唐太宗都更省成本,这么点人,广神才应该叫成本之神才对。】

    【那么,杨广打高句丽到底要征发多少人呢?】

    【根据《隋书》中的记载,110万人只是先期投入,而在隋书中还说到了第二期的劳役投入,就是把粮草运往前线的这部分人。】

    【那么这些劳役要多少呢?】

    【学者根据《隋书》的估算,杨广第1次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所动用的人数至少都是230万起步,也就是说,你们少算了大约120万人的劳役!】

    【如果不按照隋书,按照《资治通鉴》呢,一些学者认为,隋书的格局小了,应该按照司马光的来!

    那就更夸张了,因为资治通鉴写的光是第二期的劳役投入,劳役就得230万,加起来第一期的投入,杨广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人数最多估算为:340万!】

    【那么,总人数340万中,杨广的主战军队是多少呢?】

    【30万到40万。】

    【其中10万还是水师,10万水师啊!】

    【水军在进攻的过程中是自带粮草的,因为粮草是放在船舱里面的,是不需要后勤给你转运的。】

    【所以,杨广所需要的后勤的兵役和徭役,为他转运粮草的倍数,最少都是6倍起步,最夸张的需要动用的劳役人数,是主战军队的10倍以上!】

    【这就是有钱人打仗的办法!】

    【现在理解了,为什么要把李世民叫做成本之神了吧!】

    【杨广的成本,有可能是李世民1.5倍到2.5倍。】

    【懂了这个,你觉得汉武帝攻打匈奴的战争,劳役的征发人数应该是多少呢?你敢算吗?】

    【你觉得会少吗?】

    (我曹我曹,这一波真是长见识了,我以为杨广征发110万人打高句丽都已经是我想象的极限了,结果你给我说110万只是先期投资,后期还有呢?)

    (我滴个亲娘勒,这哪里是打仗啊,这他娘就是烧钱呀!后面还给你加了一百万,甚至两百万的民夫,作为转运粮草的吗?)

    (果然我们连喷杨广都没喷到地方上去,我们以为110万已经是杨广暴政的极限了,结果你给我说这只是一个小意思,有学者竟然说杨广动用的劳役人数超过了300万!)

    (现在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当时百姓要造反,这用的人也太多了吧!杨广一次战争,所动用的劳役,把秦始皇10多年的指标都给用完了!)

    (突然感觉秦始皇让人修长城啊,修陵墓啊,那些人跟他们比起来真就是不叫个事!)

    (果然历史是需要有门槛的,越看才知道什么东西就越可怕!)

    (涨了见识,真的是涨了见识,我喷杨广,都没有喷对!原来不懂历史,连骂人,都骂不到位!【汗颜】)

    …………

    大隋,

    杨广也是一脸懵逼。

    “什么玩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