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呀,我现在也才反应过来,史书上把齐襄公杀郑国国君,齐襄公杀鲁国国君,全部归功于私人恩怨,但私人恩怨真的能够让他干出这样的事情吗?能干成这样事情吗?)
(就算齐桓公想做这样的事情,他背后的齐国权贵以及齐国整个利益阶层都不会答应的!)
(这必定是整个王朝利益的集中体现,这一波,齐襄公是借助了大势,引导大势走向了自己想要走向的方向。)
(历史权谋的那个味终于来了!)
…………
大周,
姜子牙捋着胡须,高兴得牙都露了出来。
“好好好,好一个以大势做局!”
“然后又兼顾自己的私人利益。”
“齐襄公其实很想跟文姜在一起。”
“或者说齐襄公太想保护文姜了。”
“他早就想杀掉鲁桓公,可是要杀鲁桓公,就是要跟整个鲁国为敌,鲁国可以强势地干预到齐国,灭掉齐国的计划中。”
“齐襄公既能够杀掉鲁桓公保护文姜,又能够完成齐国权贵需要达到的利益诉求。”
“这就很考验智商了!”
…………
大隋,
隋文帝杨坚跟他的皇后独孤迦罗两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两个人可以说是史书上最强的几对夫妻之一!
而且两个人都是顶级的政治家。
独孤迦罗笑道:
“史书上有些评论是做不得数的。”
“只有从史书的表面文字,看到事物发展的真实规律,才能够洞悉天下,掌控天下!”
“齐襄公就是这一方面的高手。”
“他知道怎么样去做,能让自己的利益和权贵的利益趋于一致。”
“这才是做事能够成功的不二法门!”
杨坚也点点头,然后对身边的几个皇子说:
“你们以后如果执掌咱们大隋的天下,你娘的话要记住了!”
“不能光想着蛮干!”
“有些事情蛮干是干不了的。”
“要去引导大势。”
“就跟咱们老杨家如何能坐得这天下一样。”
“贵族们需要一个纯血汉人来,缓和南北矛盾,咱们老杨家既能够代表北方门阀的利益,又能让南方门阀容易接受。”
“这就是咱们的优势呀!”
“没有这个优势的话,天下凭啥由咱们来做呢?”
杨勇杨广几人听得连连点头。
但各自心中却有着不同的算盘。
杨勇想的是如何去跟贵族们搞好关系。
杨广却想所谓的大事,为何不是让贵族趋同于自己的利益呢?
...........
北宋,
读书人张大了嘴巴,这种说法完全摧毁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
如果以这种视角来看历史的话,他们以前写的策论简直就跟狗屎一样。
要知道宋朝的科举考试中经常会有春秋战国的题目。
而齐襄公跟文姜的事情就是重点考核对象。
但他们所解答的方向无一例外都是,齐襄公因为私人恩怨导致了齐国衰落。
现在以后是子孙却告诉他们:
这不但不是齐国衰弱的开始,反而是齐国可能强盛的巅峰。
因为这个时候君臣一心!
多数人都感到无所适从。
他们所理解的君臣关系,和后世子孙的这种君臣关系,一点都不一样啊。
如果后世子孙的是对的,他们理解的是错的,那他们就算了官,又怎么可能爬得上去呢?
有人扭头问司马光:
“你不想反驳一下吗?”
其实他们真希望司马光能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
要知道,他们可是学了几十年的东西,在某一天全部被推翻以后,他们几十年的光阴岂不浪费了?
自己成了最大的笑话。
但司马光却背负着双手,鄙夷地扫了一眼这些读书人淡淡地说:
“很不幸的告诉你们,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司马光此刻也不装了,直接摊牌了。
既然已经无法维护齐襄公的暴君形象,那司马光只能向别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了。
读书人听到司马光如此干脆地站在了后世子孙的观点上,一时间人都麻了。
有人在天幕中不甘心地问:
“博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从来都看不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