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鲁听了这话,对着杨元嗣行了个礼,严肃的说道:“果然是个好汉子。”
他到现在也不知道杨元嗣的真实身份,但是也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商人那么简单。
不过现在卓鲁也顾不上去探究他的身份,现在部落整整膨胀了一倍,当务之急是消化这些力量。
杨元嗣的当务之急是给女儿起名字,以他的文化程度又想起一个有诗意又兼具古风的名字,确实比较困难。
要是陈东在就好了,哪怕赵纬纶这家伙在身边也好啊。
杨元嗣心里隐隐有股怒气,这姑娘的名字还需要求别人吗?
他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没有想好名字,突然一个名字直冲脑海:杨霜荻。
这个灵感来自于他和娜仁相遇于秋天的芦苇丛中,毕竟一切都是从那个湖边开始的嘛。
这个名字越念越顺口,寓意也好,杨元嗣只觉得意非凡,开始有些佩服自己的机智。
他急忙跑回帐篷,将这个消息给娜仁分享。
娜仁当然也不知道霜荻是什么意思,经过杨元嗣的解释后也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杨元嗣将女儿抱了起来,高兴的喊道:“杨霜荻,杨霜荻!”
霜荻忽闪着大眼睛,伸手去拽她父亲的头巾,乐此不疲。
杨元嗣将她交给娜仁,慢慢走出了帐篷,他现在也有些为难。
这次来草原本来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接娜仁回去。
现在来看,杨霜荻这个年纪和身体状况显然不适合长途跋涉。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一旦有个什么闪失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杨元嗣不敢赌。
况且现在看起来草原上风起云涌,各方势力开始明争暗斗。
燕云的形势也算是稳定了下来,杨元嗣回登州也是无事可做。
蒙古这两个字,实在是令人心惊胆战。
现在正好有个机会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他们,甚至改变未来的走向。
杨元嗣怎么会放过?
西京那边的战斗不知道怎么样了,但是正常的结果天祚帝是肯定顶不住的。
看来有必要派人去探查一下了,不知道完颜阿骨打身体怎么样了了。
还没等杨元嗣派出探子,辽国的使节就到了。
卓鲁派人来找杨元嗣去帐中议事,杨元嗣急忙将他的专职翻译拉了过来。
这翻译是个是十八岁的小伙子,叫作那日松,汉语流利又非常机灵。
卓鲁安排他作杨元嗣专职翻译,方便随时交流。
杨元嗣赶到大帐的时候,里面已经站了一堆人。
中间有个大胖子正在慷慨激昂的说着什么,杨元嗣感觉他说的不是蒙语。
这胖子越说越激动,指着卓鲁的鼻子骂了起来。
达旦部的所有人脸上都有恐惧之色,敢怒而不敢言。
杨元嗣非常奇怪,不知道大家为何如此惧怕这个胖子。
那日松跟他解释:这个人是辽国西南诏讨司的特使。
自从契丹建立辽国以来,对草原上的各部落形成了绝对的压制之势。
他们对付女真采用沉重的赋税压的他们抬不起头来。
对于草原蒙古部落则采取更加残酷的减丁政策,抽调青壮年参加对金国的战争,充当炮灰。
同时契丹人还故意挑拨离间各部落之间的关系,引起他们的仇杀。
但是一旦有强大的部落首领想要征服吞并其他部落,他们又会极力打压。
现在达旦部没有经过允许,擅自吞并了泰赤乌部。
在契丹人看来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卓鲁这一辈都生活在契丹铁蹄的阴影之下,这时候吞并泰赤乌部的喜悦早就成了过眼云烟。
他心里现在是无尽的恐惧。
耶律盘都可是有十万精锐的骑兵,不是达旦部能够抵挡的。
辽国的使节看达旦部所有人都面有惧色,越发得意。
他指着卓鲁,怒斥道:“赶快将掳掠的人口财富交出来,盘都大王还可以免你们一死,要不然大军到处,一个活口也不留。”
卓鲁面如土色,上前解释道:“我们逼不得已,是泰赤乌部先……”
杨元嗣一直在听那日松翻译,等那使节说完,他微笑着走到一个青年面前。
那青年也认识杨元嗣,也微笑着对杨元嗣点头。
杨元嗣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突然将他腰间的弯刀抽了出来。
“哎呀!”
那青年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大声惊呼起来。
众人听到呼声,齐声朝杨元嗣看了过来。
杨元嗣手里拿着弯刀,还是微笑着走向辽国的使节。
那使节还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气氛当中,瞪大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