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再往前就是汴京了。"身旁的侍卫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吴权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郭轮廓,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一路走来,他时常在深夜惊醒,梦见自己仍在逃亡途中。如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土,心中的重担却丝毫未减。
"加快行程吧。"吴权挥鞭策马,"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去做。"
九月汴京,秋意渐浓。皇宫内,吴权端坐于龙椅之上,虽然面带倦容,但目光如炬。殿下文武百官分立两侧,气氛庄重而肃穆。
"宣甘宁进殿!"内侍高声传唤。
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位身材魁梧、面色坚毅的将领大步走进殿来。他身着褪色的战甲,却掩不住一身英武之气。这就是一路护送吴权出生入死的甘宁。
"末将甘宁,叩见陛下!"甘宁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吴权起身走下玉阶,亲手扶起甘宁:"这一路若非将军舍命相护,朕早已命丧黄泉。今日朕封你为北汉水军都督,统率我北汉所有水军力量。"
甘宁眼中闪过惊讶,随即坚定道:"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身着破旧布衣的老者不知何时出现在殿门前,守卫正要阻拦,却见那老者朗声笑道:"陛下今日封赏功臣,怎可少了老朽?"
众臣哗然。这老乞丐平日里常在汴京城内行乞,今日竟敢擅闯皇宫大殿。
吴权却抬手制止了侍卫,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老者:"这一路上,多谢老先生多次指点迷津,化解危机。朕一直觉得先生绝非寻常人。"
老者哈哈大笑,忽然挺直了佝偻的腰背,眼中射出睿智的光芒:"老朽庞统,字士元,曾与卧龙诸葛亮齐名。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有言:'卧龙、雏凤得一者可安天下'。今日特来助陛下一臂之力。"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谁能想到,这个平日里在街边行乞的老人,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
吴权大喜过望,当即封庞统为水军军师,辅助甘宁整顿水军。
次日清晨,吴权在御书房召见甘宁和庞统。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北汉水军现状如何?"吴权开门见山地问道。
甘宁面色凝重:"启禀陛下,我军战船老旧,水军训练不足。若是与东吴水军交战,恐怕难以取胜。"
庞统捋着胡须,微微笑道:"都督过谦了。老朽这些日子在汴京内外走动,所见北汉水军将士个个骁勇善战,只是缺乏统一调度和训练。若得妥善整编,假以时日,必成一支劲旅。"
吴权点头称是,命人取来地图铺在案上。三人围图而立,开始筹划水军整编事宜。
"朕有意将水军分为三路。"吴权手指地图,"第一路仍由管承率领,封为水军副都督,手下副将有管统、都市牛利等。战船一百艘,水兵两万人,屯扎于冀州渤海水寨,主要负责保护我国商船和海上贸易。"
甘宁仔细查看渤海水寨位置,沉吟道:"管承将军熟悉渤海海域,确实是不二人选。不过两万人是否足够?"
庞统接话道:"渤海海域相对平静,且我军在此处已有根基。两万精兵配合百余战船,足以震慑海盗,保护商路。"
吴权继续部署:"第二路由吴雄率领,封为水军右都督,手下副将有郭淮、文鸯等。运兵船三十艘,配备两万备武军,驻扎于徐州东海海口。这支部队专门负责登岛和江河沿岸登陆作战。"
甘宁眼睛一亮:"陛下此计大妙!专司登陆作战的水军陆战部队,确是创新之举。"
庞统赞叹道:"陛下深谋远虑。将来与东吴交战,必有多处需要登陆作战。专设此部队,实为明智之举。"
说到第三路水军时,吴权面色略显凝重:"这第三路,朕本欲让曲阿担任水军左都督,手下副将有阳群、管虎。现已在东海口岸集结战船一百五十余艘,水兵三万人。然而..."吴权叹了口气,"曲阿如今仍在夷州,尚未归降。"
御书房内一时寂静。夷州地处海外,易守难攻,曲阿又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