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江花玉面 > 第676章 琉璃(四)

第676章 琉璃(四)(2/2)

制作出项链、耳环等饰品。这些饰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商人们的青睐,不少商人纷纷前来订货,琉璃坊的生意越发红火。

    玫瑰园也迎来了新的变化。瑾潼从波斯带回了新的玫瑰品种——这种玫瑰名为“波斯金”,花瓣呈金黄色,花期比普通玫瑰长一个月,花香也更加浓郁,用来制作玫瑰精油时,产量能提高三成。村民们跟着瑾潼一起学习种植“波斯金”,翻土、施肥、浇水,每一个步骤都格外认真。到了玫瑰盛开的季节,玫瑰园里一片金黄,浓郁的花香飘满整个村庄,吸引了不少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景象十分迷人。

    夏天到来时,贺兰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来自江南的画家,名叫沈墨。沈墨听闻贺兰村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氛围,特意沿着丝绸之路前来写生。他背着画板,一到贺兰村就被玫瑰园吸引,立刻在玫瑰园旁找了一处阴凉地,支起画板开始作画。他笔下的玫瑰,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肆意绽放,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闻到花香。

    沈墨在贺兰村待了整整一个月,他不仅画遍了玫瑰园的美景,还将琉璃坊的忙碌场景、学堂里的欢声笑语、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都融入了画中。他画了《玫瑰满园》,画面中金黄的“波斯金”与红色、粉色的玫瑰交织在一起,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画了《琉璃夜作》,夜晚的琉璃坊灯火通明,工匠们专注地制作琉璃制品,灯笼的光映在琉璃上,格外璀璨;还画了《学堂笑语》,孩子们在学堂里写字、唱歌,波斯学者和中原老师坐在一旁微笑看着,画面温馨又美好。

    沈墨离开贺兰村时,将这些画作带回了江南。不久后,他在苏州举办了“贺兰风情展”,展出了在贺兰村创作的三十多幅画作。画展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参观,大家被画中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打动,纷纷询问贺兰村的情况。不少人更是沿着沈墨的足迹,带着对贺兰村的向往,踏上了前往贺兰村的旅程。

    从此,贺兰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方便游客,瑾潼和李默在村里又加盖了几间客栈,客栈的房间布置得格外温馨,既有中原的木雕家具,也有波斯的地毯和挂毯,让游客们能感受到两地文化的融合。村民们也纷纷开起了小店,张婶开了一家小吃店,卖着中原的油饼、炖羊肉,还有波斯的烤馕、鹰嘴豆汤;王大叔开了一家手工艺品店,卖着村民们制作的琉璃饰品、玫瑰香皂;阿青也在玫瑰园旁摆了一个小摊,卖着用玫瑰花瓣制作的书签和香囊,生意十分红火。有的小店还推出了“玫瑰茶配江南糕点”的组合,玫瑰茶的香甜搭配江南糕点的细腻,深受游客喜爱。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