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长期合作后,越来越多的商人都听说了贺兰村的琉璃制品,纷纷来这里订货。有的商人还把琉璃制品卖到了更远的地方,比如洛阳、开封,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商人,专门来这里采购琉璃制品,打算带回自己的国家。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瑾潼和李默决定扩大琉璃坊的规模。他们在原来的琉璃坊旁边又建了几间作坊,还招收了更多的村民来学习琉璃制作技艺。穆罕默德大叔和几位波斯匠人也倾囊相授,把波斯的琉璃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村民们。
招收的村民们都非常勤奋,每天早早地来到琉璃坊,跟着师傅们学习揉泥、吹制、塑形、上色等技艺。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做得还不够好,常常把琉璃制品做得歪歪扭扭,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反复练习,慢慢地,技艺越来越熟练,做出的琉璃制品也越来越精美。
这天,一位从西域来的商人来到了琉璃坊。他看到架子上的琉璃制品,眼睛都亮了,尤其是那些融合了中原和波斯元素的琉璃饰品,更是让他赞不绝口。他当场就下了一笔大订单,要订购一百件琉璃花瓶和两百件琉璃项链,还说要把这些琉璃制品卖到西域各国去。
瑾潼和李默非常高兴,连忙安排工匠们赶制订单。为了确保订单能按时完成,琉璃坊里的匠人们都加班加点地工作,村民们也主动来帮忙,有的负责搬运原料,有的负责打磨琉璃制品,整个琉璃坊都充满了忙碌的气息。
半个月后,订单如期完成。西域商人来取货时,看到那些精美的琉璃制品,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当场付清了货款,还特意多给了五十两银子,说是给大家的奖金。“你们的琉璃制品真是太精美了!我相信在西域一定会很受欢迎。以后,我每年都会来这里订货,咱们长期合作!”
送走西域商人后,瑾潼和李默相视一笑。他们知道,琉璃坊的生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贺兰村的名字也会随着这些琉璃制品,传到更远的地方。
hai